第100章 古卷藏真_上善若水,尋安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00章 古卷藏真(1 / 1)

我是在天一閣深處一間幽暗的藏書樓裡遇見書翁的。

那是個黃梅時節的雨天,我循著若有若無的墨香,踩著吱呀作響的木梯,來到這間懸著"琅嬛福地"匾額的秘閣。推開沉重的樟木門,滿室塵埃浮動中,一位佝僂老者正在修複一冊蟲蛀的宋版書。天光透過窗欞的冰裂紋,在他手中的竹紙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來得正好,"他頭也不抬,"摸摸這頁紙。"

遞來的書頁薄如蟬翼,卻柔韌異常,指尖觸及時竟有微微的溫熱感,仿佛能感受到千年前造紙匠人的體溫。

"這是"澄心堂"的遺紙,"書翁終於抬頭,渾濁的眼中閃過精光,"用黃山古藤製成,浸過七十二道泉水。"

就這樣,我開始了在書樓的學藝。第一天,他就教我辨識"紙魂"的奧秘:

"麻紙要選劍閣的,帶著蜀道風霜;竹紙得取剡溪的,含著越地煙霞;這刀..."他掀開青布,露出疊泛著藍光的宣紙,"是摻了青檀皮的"千年藍",寫上的字會隨節氣變色。"

最令我震撼的是書翁的"問紙"絕技。修書時,他能根據紙張的呼吸聲判斷年代。有次他突然停筆,說紙中有"龍吟",後來果然在夾層發現枚禦璽鈐印。

"紙有七魄,"書翁撫摸著殘頁,"這頁要補的是"靈"魄。"

三天後,我有幸參與了"染紙"工序。書翁將構樹皮浸在特製的藥液中,說要"順水性",不能急躁,否則會傷紙魂。

"看這處簾紋,"他舉起半乾的紙漿對著光,"像不像星圖?"

抄紙時刻最為玄妙。書翁不用現代工具,而是用古法"蕩料入簾"。他的手法會隨著水紋變化,每張紙都暗合六十四卦。

"這處雲頭,"他指著紙邊的水印,"要順著纖維走。"

秋分那日,書翁帶我去了趟古法華寺。我們在經幢下收集一種特殊的"經塵",即經卷翻動時落下的碎屑。他說這是曆代高僧誦經時震落的香灰,摻在紙漿裡能讓文字顯靈。

"嘗嘗這粒塵,"他將金色的碎屑放在我舌尖,"是不是苦中回甘?"

回到書樓,書翁演示了"養書"的古法。修複的古籍要放在特製的樟木函套中,每日以不同時辰的晨露輕拭。他說這是"引文氣",讓紙張記住天地節律。

"聽,"他突然示意我貼近書頁,"竹紙在誦經。"

果然,寂靜中傳來細微的"沙沙"聲,像是遠方的晨鐘。

一個月後,我見證了"書靈"奇觀。書翁取出一部珍藏的唐人寫經,展開時墨跡竟泛出金光。更神奇的是,字跡會隨月相明暗變化。

"這經會認主,"書翁輕撫函套上的包漿,"外人讀它,字就模糊。"

現在我的書架上珍藏著書翁贈的幾件書寶:

冊日常臨的《蘭亭》摹本

卷可鎮宅的《金剛經》

套《永樂大典》殘頁

刀未染的"澄心堂"原紙

上周朋友執迷不悟,我送他書翁手抄的《心經》。三日後他竟大徹大悟,散儘家財周濟貧病。我告訴他,這就是古籍的神奇——在一紙煙墨中照見千古智慧。

臨彆時,書翁送我頁未書的金粟箋,形如菩提。

"記住,"他沾滿紙漿的手指輕點我眉心,"修書要三分技,七分心;讀書要三分眼,七分神。"

如今每當我展卷夜讀,總會想起書翁在燈下專注補字的模樣。也許,這就是書道最深的奧秘——在一筆一畫間傳承文明薪火,在字裡行間時與古聖神交。

喜歡上善若水,尋安請大家收藏:()上善若水,尋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被丟進荒山後,她成了山神 夢徊魂淵 一秒十級,從邊關小卒開始橫推 僵屍世界:我是林玖,也叫九叔 穿越之敗家福晉 大清佳人 這隻皇帝會讀心 大清良人 大清貴人 清穿鹹魚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