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整齊劃一,溝渠修繕一新,顯示出土地承包到戶後,社員們對自家田地的極度用心。
更顯眼的是,道路兩旁許多農戶的院牆外,都整齊地碼放著一人多高的、金燦燦的玉米棒子垛,或是堆著尖尖的、用麻袋裝好的麥秸稈,像一座座小山,無聲地訴說著去年那場前所未有的豐收。
這與劉樹義、劉樹茂兩人記憶中往年此時村裡常見的蕭索景象,形成了鮮明對比。
“了不得!!”
劉樹茂指著窗外那連綿的糧垛,聲音洪亮,帶著毫不掩飾的讚歎,“瞧瞧這糧食堆的!家家戶戶都有餘糧!這光景,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看來這‘家庭聯產承包’是真搞對了!社員們的乾勁徹底起來了!”
劉樹義也在看那些糧垛和修繕一新的屋舍,微微頷首,語氣中帶著讚許:“嗯,土地還是那些土地,人還是那些人,政策一對頭,立刻就變了樣。大哥他們…走在了前麵,帶了個好頭啊。”
滴滴滴——
正在這時,前麵突然駛來一輛大卡車,還打著喇叭,這頓時引起了車裡所有人的注意。
“咦?”
開車的劉偉民眨了眨眼,有些驚訝道:“這拉的是一車豬啊?!還是白豬???咦?還有白豬啊,這種豬我還是頭一回見!青山,這些豬是你們村養的吧?真是稀奇!”
劉青山順著聲音望去,隻見一輛解放牌大卡車正迎麵駛來,車鬥被改裝成了多層籠子,裡麵擠滿了二十幾頭膘肥體壯、白白胖胖的大肥豬,正此起彼伏地發出響亮的哼叫聲。
陽光照在它們乾淨的白毛上,顯得格外醒目。
“是我們大隊華山公司養的約克夏豬。”
劉青山笑著解釋道,語氣裡帶著一份了然於胸的熟悉,“偉民哥,這豬種是我去年專門去省城西北大學畜牧係引進的優良品種。長得快,飼料轉化率高,瘦肉比例也高,比咱們本地的土豬品種經濟效益好很多。看這膘情和個頭,應該是養足了六個月,正要出欄運到鎮上或者縣裡的肉聯廠去。”
劉樹茂聞言,饒有興趣地探身向前仔細看了看,洪亮的嗓音帶著讚歎:“嘿!這豬養得可真不賴!瞧這身膘!皮毛油光水滑,骨架也大,一看就是精心喂養的!看著比咱們部隊農場裡養的那些黑疙瘩土豬,還要肥一些?!”
劉青山笑著點頭,“這些豬體重應該都在四百斤往上,之前我在村裡的時候,豬場最大的一頭豬體重達到了550斤!”
“多少?!”
劉樹茂眼睛瞪得溜圓,聲音都不自覺地拔高了幾分,“五百五十斤?!好家夥!這…這都快趕上小半扇牛了!真能長這麼重?!”
就連一向沉穩的劉樹義也露出了難以置信的神情,微微前傾身子,仔細打量著遠去的豬車,仿佛要重新評估那些白豬的分量。
他聲音裡帶著明顯的驚訝:“五百五十斤?這確實嚇人!普通農戶散養的土豬,能長到兩百斤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你們這豬場…用了什麼特彆的法子?”
他的目光轉向劉青山,充滿了探究的興趣。
開車的劉偉民也忍不住側頭看了劉青山一眼,咂舌道:“我的天!五百五十斤!這豬怕是成精了吧?青山,你們這豬喂的是啥啊?這長得也太嚇人了!”
劉青山被三人的反應逗笑了,解釋道:“其實也沒什麼特彆的法子。主要就是豬種好,約克夏豬本身就有長得大的基因潛力。再就是飼料配比科學,營養跟得上,管理精細點,舍得下本錢。”
“還有溫度、衛生都注意著,豬少生病,自然就肯長肉!”
“集中喂養,比各家各戶散養要精細得多,效果自然不一樣。”
他頓了頓,補充道:“不過550斤那頭確實是特例,是頭‘豬王’,大多數出欄的還是在四百斤上下,但這已經比本地土豬產出高出一大截了。”
劉樹茂聽完,忍不住重重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發出“啪”的一聲響,臉上滿是驚歎和讚許:“了不得!真了不得!科學養豬,科學養豬……今天算是親眼見到真章了!四百斤!好家夥!這一頭豬能抵得上彆人兩頭!你們這華山公司,有點東西!”
劉樹義緩緩頷首,目光中欣賞的意味更濃:“優選良種,精細管理,科學配飼…看來這養豬裡頭,學問確實不小。青山,你們這條路,走對了,走得很有成效。”
車內的氣氛,因為這幾頭大白豬變得愈發活躍和驚奇。
這直觀的景象,比任何口頭彙報都更有說服力,讓他們對彎河充滿了更深的期待和好奇。
等運豬車“突突”地駛過,車後留下一絲淡淡的、但並不難聞的飼料和牲畜混合的氣味。他們的吉普車繼續前行,輪胎壓在新修的水泥路上,發出平穩的沙沙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又走了一段路,對麵又來了一輛卡車,車上滿載著鼓鼓囊囊的麻袋,堆得像座移動的小山,麻袋上清晰地印著“華山牌飼料”的字樣。
“這又是拉的什麼?”劉樹義頗有興趣地問,這一路看到的景象已經遠超他對一個農村大隊的傳統想象。
劉青山指著車上的麻袋,“二爺爺,這就是我們華山公司自己生產的豬飼料。豬種改良了,傳統的喂養方式就跟不上了。這飼料的配方是我根據約克夏豬的生長營養需求,參考了一些資料,又結合本地能搞到的原料調整出來的。主要是玉米、豆粕、魚粉,再加了一些維生素和礦物質預混料。現在看來,產量和銷路都挺不錯。”
兩位老人聞言,再次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劉樹茂忍不住感慨:“好家夥!自產飼料,自繁自養!青山,你這腦子夠活絡!”
車子繼續往前開,道路漸漸變得更加寬敞平整。
不久,
又一輛滿載紅磚的卡車冒著黑煙,“轟隆隆”地從旁邊超了過去,車鬥裡整整齊齊碼放的新磚在冬日的陽光下泛著紅光,車過之處,偶爾會震落些許紅色的粉末。
“這磚頭……看著成色不錯,燒得挺透。”
劉樹茂指著遠去的卡車,這次他沒問是不是彎河的,而是直接評價起磚的質量,語氣帶著行家般的肯定,“這磚窯的火候掌握得可以。”
劉青山仔細看了看,卻搖了搖頭:“這個…我就不太確定了。這磚瓦廠應該是大隊後來新辦的集體企業,我離開這半年,變化確實太快了。”
他說的這是實話,自從去燕京上學之後,雖然偶爾也和家裡通話,家裡人時常說起生產隊的情況,但更多的還是說家裡的事情,不可能事無巨細告訴他各個生產隊的情況。
因此,這個磚瓦廠劉青山知道的還真是不多。
……
喜歡重生年代:我退婚村花捶爆丈母娘請大家收藏:()重生年代:我退婚村花捶爆丈母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