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三’事件,秦王,你說我違背國法、有辱皇室尊嚴?那麼聽聽錦衣衛搜集的情報如何。”
沈嚴隨即呈上一份密報:
秦王朱弼,其罪一:於封地強製用紙幣換取百姓金銀,導致數十萬民眾怨憤,部分地區民生凋敝,更有謀反之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其罪二:命畫師繪製畫像後,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搜尋相似女子,強行擄掠數十人,稍有反抗便殘害致傷或致死。
其罪三:秦王府擅自仿造皇宮建造大殿,穿著違製服飾。
……
“秦王,這十條罪狀,是否觸犯國法?是否玷汙皇家體麵?”沈嚴冷笑一聲,直視滿頭大汗的秦王。
“這……這些都是誣陷!純屬誣陷!”秦王急忙辯解。
“誣陷?你的畫師現在關押在錦衣衛詔獄,願意對質嗎?你府中的違製建築依然存在,要不要讓王府仆從作證?”沈嚴注視著神色慌亂的秦王朱弼。
皇帝聽罷,臉色愈發陰沉。
然而,他早料到沈嚴會在大殿公開部分藩王罪行時引發震動,卻未想到秦王竟有如此滔天罪行。
單是其中一條,便足以廢黜此王。
隨後,沈嚴取出另一份密報,目光投向忐忑不安的周王。
“周王,汴城的罪行,還需要我逐一宣讀嗎?”
周王朱肅梗著脖子說道:“儘管宣布,我倒要看你能編造出何種荒誕之事!”
周王朱肅,其罪一:違反製度在封地招募兩千禁軍,日夜訓練,圖謀不軌。
其罪二:假借編纂書籍名義,招攬謀士,每日議論朝政。
其罪三:在汴城,下令禁衛軍強搶民女,殘忍鞭打致死,還將受害者焚燒成灰,送予其家人。
其罪四:驕奢跋扈,在城樓上拋撒金銀,任由數萬百姓爭奪踩踏,導致多人喪命。
……
沈嚴宣布完後,周王當場承受不住,暈厥倒地。
沈嚴轉向譽王時,隻見他麵色慘白,急忙起身跪拜,顫聲說道:“陛下,臣有罪!”
此刻,皇帝臉色鐵青。
早前,因皇帝體弱多病,前錦衣衛指揮使章壁與內閣、東廠商議後,為避免皇帝情緒失控,一直隱瞞藩王罪行。
然而,這些藩王不僅不知感恩,反而變本加厲,甚至密謀逼宮。
沈嚴認為,這些藩王過於愚蠢,僅憑身份壓迫皇帝,妄圖複辟昔日權勢。
殊不知,他們低估了皇帝的決心。
皇帝態度堅決,將多年積累的憤怒公之於眾,麵對滿朝文武和四方外族揭露藩王種種醜行。
不僅如此,皇帝還決定將此事昭告天下。
沈嚴明白,此舉定讓皇帝痛心疾首,實屬藩王逼迫所致。
揭露其罪惡,削弱藩王威信,嚴加懲處,同時贏得士人百姓的支持。
如此一來,各地藩王短期內必將收斂。
幾年後,新帝江山穩固,皇帝也可安心離世,為兒子留下太平基業。
“秦王、周王、譽王、襄王,違抗國法,辱沒皇室尊嚴,大逆不道。
依法應斬,但念及你們乃朕至親,又是太子長輩。”
皇帝頒布此令後,諸王的爵位皆降一級,罰俸三年,並需在太廟麵壁思過三年。
期間,其領地事務由當地郡守暫管。
諸王聽聞此詔,麵露震驚之色。
他們原以為皇帝的懲罰不會太嚴厲,卻未料到竟如此苛刻——不僅削去了王爵,更將他們軟禁三年。
倉促間,諸王試圖通過眼神暗示夷狄使者履行盟約,共同抗命。
然而,那些夷狄仿佛未察覺,隻顧低頭飲酒,對局勢毫無反應。
諸王這才明白,這些夷狄亦是見風使舵之人。
顯然,他們另有圖謀,得到了更大利益,才選擇置身事外。
諸王心中憤恨,痛罵夷狄背信棄義。
按原計劃,一旦諸王發難,夷狄應隨之起事,甚至出兵施壓。
若成,諸王便可借此機會恢複祖輩特權,掌控一方勢力。
如今,這些盟友竟背叛承諾,諸王頓時如泄氣的皮球,連連向皇帝叩頭認錯。
皇帝冷視諸王,嘴角浮現一絲冷笑:“朕旨已下,無有更改。”
夷狄使者未曾響應,原因在於他們欲觀望大明皇室內鬥。
此外,正如諸王所料,內閣中的於璞已向夷狄開出優渥條件。
例如,開放長城邊界的市場,允許大明商人與他們交易糧食、布匹等商品。
當然,於璞之所以敢於私下承諾這些,是因為得到了沈嚴的支持。
若非他們二人在背後支持,他又怎敢冒此天下難容之事?
要知道,以他老師為首的大臣們一直主張關閉邊境貿易。
理由無非是為了重農抑商,壓製富商巨賈,防止外族滲透。
這也是於璞的理念不同於他老師的原因之一。
在處理這些外族的策略上,他非常認同沈嚴的主張:恩威並施,雙管齊下。
而且,按照於璞的估算,與四方外族進行互市,大明不僅不會虧損,反而每年能為國庫增加六百萬銀兩的收入。
唯一的擔憂是如何防止這些外族入侵、掠奪邊境。
對此,沈嚴、英國公與於璞也商討過,決定在國宴後舉行大規模軍演,彰顯大明國威,震懾外族使者。
可以說,每一個計劃都按沈嚴的思路推進。
大殿內,於璞感慨萬千。
儘管昨日他對與沈嚴結盟仍有芥蒂,但今日已完全釋然,甚至感到慶幸。
正是沈嚴的出現,讓他看到了實現抱負的理想曙光。
喜歡綜武:錦衣衛,摸屍就能變強請大家收藏:()綜武:錦衣衛,摸屍就能變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