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義真並不知道赫連璝對他抱有的殷切期望。
他可不是赫連璝肚子裡的蛔蟲,自然也不清楚赫連璝此時的處境。
如今的赫連璝,稱得上是狗急跳牆,但劉義真還是按部就班的實施著自己的既定戰略,將這一戰的勝負寄托在渭北士族襲擾夏軍後方,迫使夏軍自亂陣腳之上。
明日就要渡河,劉義真不在桂陽公府,夜宿飛騎軍營寨。
東晉的軍製分為五級,即:軍、幢、隊、什、伍。
五人為一伍,十人為一什,二百人為一隊,幢的人數並不固定,有多有少,但以三幢為一軍,約三千人,軍以上無固定編製,由朝廷臨時任命‘都督’或者‘統軍’。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隊伍都會按照這個編製組建,譬如飛騎軍便有足足五千人,被劉義真分成了左右二軍,各二千五百人。
飛騎軍左軍第一幢第三隊的二十名什長垂頭喪氣地走出隊主的營帳,他們剛剛接到通知,隊主在抽生死簽時,抽到了死簽。
也就是說,他們這一隊的二百人,都將作為探路哨騎,在明日天亮後,率先過河搜尋敵軍蹤跡,防止夏軍連夜奔襲,提前埋伏在了北岸。
這是一項非常危險的任務,如果夏軍真有設伏,他們必定有去無回,所以叫做死簽。
但又必須有人做這件事,所以才會設下生死簽,飛騎軍共計二十五隊,二十五分之一的概率,誰抽中,算誰倒黴,而左軍的第一幢第三隊就是這個倒黴蛋。
很不巧,夫蒙何素就是第三隊的一名什長,他找到另一隊的好友,苦笑道:“隊主抽中了死簽,我如果沒有回來,煩請你轉告阿兄,讓他儘早成家,生個娃兒,也不枉我給侄兒留了一份前程。”
好友聽他這麼說,為之惆悵不已,勸說道:“依我看,你還是去見何淵一麵,自己親口跟他說,也能與他道彆,不要留下遺憾。”
夫蒙何淵已經跟著王鎮惡回了長安,營地距離飛騎軍不遠。
夫蒙何素搖搖頭:“就算我把抽中死簽的事告訴阿兄,他也愛莫能助,隻是徒增阿兄的煩惱罷了,唉!這件事情就拜托給你了。”
“知道了,何素,你可一定要活著回來。”
“承你吉言。”
......
飛騎軍的優點、缺點都很明顯。
優點在於他們是主動投軍,作戰積極性高,有騎射功底,單打獨鬥的話,具備不俗的戰鬥力。
缺點則是成軍時間短,欠缺實戰經驗,心理素質不穩定,在大軍團會戰時,麵對敵軍的衝鋒,可能會臨陣慌亂,反倒攪亂本方的陣型,同時,他們的協同作戰能力也很差。
不過,所謂的協同作戰能力差,也隻是就大規模作戰而言。
如果是以什、伍為單位,一什也就十個人,在一起相處了這麼多天,多少也培養出一些默契了。
而哨騎、斥候之間的戰鬥,通常就是小規模的碰撞。
所以劉義真揚長避短,不把飛騎軍作為一個整體投入到戰場,而是化整為零,讓他們充當哨騎,與夏軍的斥候捉對廝殺。
也許夏軍的斥候更精銳,但飛騎軍足有五千人,架不住他們人多,不會在斥候戰中落入明顯的下風。
當然,劉義真以飛騎軍為哨騎、斥候,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至今沒有替飛騎軍物色到一名合適的都督、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