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二爺三家有製糖坊,不參與進來;
關家隻有關小山一個;
自家的人要做肥皂,也不參與毛筆工坊的具體事宜中;
其他隻有五戶人家了,這五戶人家要挑出五六十人出來,那他們自家就沒啥壯勞力乾活——這朝代洗衣煮飯燒水可沒有任何電器可幫忙,加上喂家禽和牲口,至少要三五個人負責才不會太過勞累,最好是一半在家一半在工坊乾活,有事或者勞累了還能相互替換一下。
相當於一個星期上三休四或上四休三。
而雷家有三家,二三十個人,個個正值壯年。
留一半人在家,還能空出十多人來乾活呢。
劉翠花激動的手腳都不知道怎麼擺放了,緩了好一會問道:“可以嗎?”
最簡單的活計一天就能掙三十多文!一整個冬季他們都是貓冬在家,至少一百多天,按照一百天算,那就是三兩銀子!
一個人三兩銀子,倘若十個人乾活,三四個月下來就是三十兩銀子。
老天,她咋有點算不過來了?一個冬季就能掙三十多兩銀子,平攤每家能掙十多兩銀子.....
沈清又道:“工坊有灶台,有水井,做飯吃水都不成問題,還有地熱,並且這地熱晝夜不息,要是雪下大了或者上凍結冰了,你們完全可以帶上鋪蓋吃食在工坊住下。”
相當於職工宿舍了。
劉翠花:.....什麼都不用說了,她回去商議哪些人過來乾活!
劉翠花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大半個時辰過後又來了,這次不光她,還有方停和馬盼弟——不是她們來做,而是把兒女都打包送過來。
方停搓著手,緊張極了,“大貴到七貴,六七有些小,但老大到老五都是可以的,老五十四歲了,要是嫌小的話就不要他,還有秋天,我家出五到六個,多不?”
馬盼弟跟著道:“我家大滿到三滿年歲可以,冬天年歲小是小了點,但乾活可利落了,沈清你要不要先試下,看看能不能要?”
其實也不小了,轉年就能說親事了。
這也是她們為什麼寧願自己和當家的不來,把幾個孩子都送過來的主要原因!
掙工錢是一方麵,另一方麵當然是和村子上適齡的漢子姑娘家多接觸,婚事一向是她們心中的大石頭,如今想著的是能解決一個是一個,能解決哪個是哪個。
無論哪個說成了都好!
劉翠花還在猶豫給不給大富安排過來,她家孩子年歲都可以,人數也不少,沈清要是不需要那麼多人,是不是隻能把大富留在家裡。
畢竟大富的年歲在村子上也找不到適合的,況且大富是打獵的一把好手,冬天雪地裡抓麅子可厲害了.....
“行啊,多多益善,隻要你們不怕他們苦累就都能送來。”沈清求之不得。
劉翠花麵上一喜,笑眯眯道:“成,那就都送過來!”
什麼苦能有沒錢苦?
況且五六十號人呢,沈清還說家裡人可以過來替換做工,不過她們三家不打算過來替換,要知道這可是天大的好機會!
怎麼也不能錯過啊。
若是一個冬季還沒成,那也隻能認了,等來年去城裡災民人家中再尋摸尋摸有沒合適的.....
雷家的人敲定了,剩下村子上的都是老手,無需培訓直接上手就能製作,沈清按照每戶人家的人數比例招工。
基本在一半一半。
第二日,工坊的地熱點燃,屋子裡暖呼呼,五十多人正式開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