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屋子咋這麼暖和?哪哪都暖和,我都不需要穿外麵的大襖子了,隻穿裡衣就成。”江大浪一邊到處觀看一邊讚歎連連。
為了這地熱他都想來大嫂子的毛筆工坊做工了,比他們家的塘坊舒坦太多!
其餘江家人也是這個想法,這兒看看那兒摸摸,還沒一會就想脫了外衣。
“爹,咱們糖坊要是也弄地龍就好了,當初真不該省那點工錢。”江英羨慕說道。
趙明月一行人不住的點頭。
江二爺心裡也隱隱約約有些後悔,但現在房子已經蓋出來了,根本沒法再挖地溝,總不能推倒重蓋吧?
況且工匠請來不容易,一來一回更是麻煩。
他勸道:“好幾個時辰一直攪動糖漿以及拉糖都是力氣活,再說糖坊要熬製糖漿,灶火一燒幾個小時,有火牆冷不了多少。”
江家人也知曉塘坊已經算不錯的,哪能和大嫂子比呢?默默歎了口氣,繼續參觀。
其他村民和江家人反應如出一轍。
秦婆婆來來回回走了好幾遍,讚道:“這比家裡暖和多了!家裡隻有炕上那一塊是熱乎的,要不就是有火牆的地方,但去了彆的屋子還是冷啊;
時不時的加衣裳減衣裳,可工坊進來了脫了外衣,隻有出門的時候才需要穿上,去哪間屋子都暖和。”
要不是她年歲大了,真想過來,畢竟在家同樣要乾活,在家還沒工錢,在這兒有工錢!
“是啊,之前我家炕燒上了,覺得哪哪都好,再沒比炕好的了,如今看來就怕貨比貨!好的還有更好的啊。”洪明歎道。
趙老大想到工匠當時說的話,嘖嘖道:“怪不得地龍比壘炕的工錢貴多了,果然是一分價錢一分貨。”
“可不是?人不識貨錢識貨!”趙明月接了一句。
不來工坊上工的人羨慕的不想走,來上工的人恨不得閒雜人等快快回去。
工錢是做得多掙得多,耽誤的時間他們說不定能掙上好幾文錢了。
不過也知曉急不得,開工第一天必然要給他們分工,而且初次進來需要熟悉環境,估計這也是沈清嬸子遲遲沒開口,一直任由他們到處觀看的原因。
沈清給時間讓做活的人熟悉工作環境是一方麵,另一方麵也是知曉村子上人都是好奇寶寶,乾脆趁開工第一天讓大家夥看個夠,省的以後老好奇想知道。
漢子們溜達著去了最末尾的屋子,那裡關木匠正帶著挑選出漢子們砍伐木頭回來。
是了,錦城沒竹子,自然做不成竹節的毛筆,但葫蘆村四麵群山環繞,木料卻是豐盛至極。
“關叔,你咋知道哪些木料合適?”有人好奇問道。
關木匠搓了搓手,憨憨笑道:“沈清和我說了要求,其實好木料無非是從硬度看越硬越好,平滑耐磨;
從觸感上是摸上去油潤光滑,這還有另個好處就是不容易開裂;
從顏色上看,曆來被推崇的顏色以姚黃魏紫為首;
從氣味上這個最好辨彆,好聞就行。
你們說說這樣找起來是不是容易多了?這段時間我不是經常去山上砍伐樹木做家具嘛,自然就留意了哪些木料適合。
這裡麵有之前就砍好放在院子裡囤著的,也有今日現帶著他們去砍伐的,認識了各種木料以後他們自己就能去砍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