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英同樣坐不住,驚詫的站起,眼睛睜的又大又圓,饒是麵對沈清,依然生怕她聽錯了發問:“大嫂,你沒聽錯?”
要知道水稻和小麥畝產量三四百斤就算不錯的,苞穀畝產量五六百斤更是好的不得了,如今大嫂說這紅薯能有五六千斤?
種的不好還有兩三千斤?
她的老天爺啊,到底是大嫂子聽錯了還是她聽錯了!
她不敢想五六千斤,單單兩三千斤,一畝地就能養活多少人?同樣的畝數又能多養活多少人?
沈清很肯定的點頭:“沒聽錯,菩薩就是這樣說的,不過也有可能咱們第一年種種的不好,或者遇到意外情況收成很不好;
所以這個產量隻有咱們仨知道,外麵就不說了吧?不然到時要是產量沒達到預期,我怕他們會失望。”
如今村子上不完全靠土地過日子,哪怕真的沒收成,工錢也夠買糧食填飽肚子;
隻是都是莊戶人家,土地是根,糧食是本,哪怕有再多的銀子,也一樣舍不得浪費土地,以及辛辛苦苦勞作大半年沒收成依然會心痛至極。
所以還是慎重些好。
江英不住的點頭:“懂!當然不會說,就是秋季收成很好,咱們也要裝作不知道會有好收成啊。”
不用大嫂提醒,他們也知道不能說出去!
不然一起來的,又都是第一年種,如何能解釋清楚他們會知曉畝產量?
江二爺心裡已經全方位感激了菩薩無數遍,聞言謹慎開口:“隻說這東西好吃,可能是一味藥材,若不是留著自家填飽肚子也是極好的。”
產量肯定不能說,但等收成後,知曉產量誰還會在意是不是藥材?
藥材能賣銀子很重要,但糧食能填飽肚子更加重要!
沈清來的目的就是將紅薯過個明路,如今有江二爺和江英幫忙出主意,她自然不會反對。
“好啊,我那主屋有地熱,適合育苗,所有紅薯還是放我那吧?
等田地開荒好氣溫合適,直接種下去就成,到時按畝數比例領取紅薯苗,成不?”
紅薯育苗至少要四十多天,溫度冷的情況下要六七十天,華國時有大棚保溫,這兒可沒有,放在她屋子最合適不過。
最最重要的是到時她能直接從商城買紅薯苗出來種上,省事省時許多。
江二爺江英同時應道:“成!”
這本來就是菩薩挑選中的沈清,當然由她經手最為有誠意。
三人又商議了藥材的種植比例。
他們這個山坳坳一點不小,雖然沒有良田,但土地肥沃廣闊,按人數分給每家每戶比原本在七裡村時田地加在一起都多,甚至翻了好幾番。
是以每家每戶都很滿足。
江二爺將他們幾個老者討論過的比例一一說出:“藥材種子之前收集了不少,隻是黃連需要在高處,到時還是在山頂樹林間開墾地出來種植,不占用村子上的耕地;
羌活要靠近水源,我想著還是沿著貫穿村子上的這條河流種植,以及山上有山泉水留過的地方也能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