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拱極自從丟失平遼將軍印後,整日惶惶不可終日。在臨清城的書房中,他時而雙眉緊鎖,在房中來回急促踱步,時而呆坐在椅子上,眼神空洞,滿心皆是對朝廷問責的恐懼。
這一切都被伺候在旁的家丁侯安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侯安心急如焚,深知若此事處理不當,不僅少爺有性命之憂,恐怕還會連累了整個侯家。
侯安的父親侯進,曾是負責侯世祿貼身安全的家丁。在戰場上,侯進沒少為他擋箭,憑借著對侯世祿的赤膽忠心與過人的武藝,多次救侯世祿於危難。因其忠勇表現,侯進深得侯世祿的信任,一路升為家丁隊長。為褒獎侯進的忠心,侯世祿將身邊一個通房丫鬟賞賜給他為妻。二人婚後八個月,便誕下了侯安。
侯安自出生便在侯府,與侯拱極一同長大,宛如手足。侯拱極識字念書,侯安在旁研磨伺候,潛移默化中也識得不少字;侯拱極習武練劍,侯安則遞劍擦汗,相伴練習一招一式。多年的相伴,讓兩人情誼深厚,侯拱極對侯安極為信任,諸多機密之事從不避諱。
侯安思索兩日後,終於想到了一條妙計。瞅準侯拱極獨自在書房的機會,侯安輕輕走進,關好房門,湊近侯拱極,低聲說道:“少爺,如今這局麵凶險萬分。依小人看,不如稱病辭職,回鄉避禍。您想啊,老爺侯世祿,曾任寧夏總兵,多次被陛下下旨褒獎,您在朝中也有些人脈。咱花些銀子上下打點一番,說不定皇上看在您知進退的份上,這事兒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侯拱極一聽,仿佛溺水之人抓住救命稻草,連連點頭:“有道理,有道理啊!”當下,他趕忙修本上奏,在奏本中他對自己的作戰表現極儘誇張之能事:
“陛下明鑒!臣自投身軍旅,矢誌報國,常思馬革裹屍以護我大明山河。此次與清軍遭遇戰,臣肩負大軍斷後之重任,率部毅然殿後,隻為確保大軍安全轉移。麵對如狼似虎之清兵,臣毫無懼色,衝鋒陷陣,為破敵之鋒銳,保大軍之安危,不惜舍身犯險,三進三出敵陣。陣前,臣手刃清軍十餘人,血染征袍,然臣一心隻為殺敵報國,毫不退縮。怎奈清軍勢大,層層合圍,終究寡不敵眾。激戰中,臣身中十三箭,血流如注猶自拚殺,直至力竭昏迷。幸得家丁侯安拚死營救,臣始得存。
如今,臣傷病交加,每日痛楚難忍,身體虛弱不堪,起身行走亦需人攙扶。如此狀況,實難再為陛下分憂,為朝廷效力。臣實感愧疚萬分,然心有餘而力不足。懇請陛下念及臣往日微勞,恩準臣回鄉養病。待臣身體康複,必當再赴疆場,以報陛下隆恩!”
果然,侯拱極上下打點及時,加之朝中一些官員為他說話。彼時,崇禎皇帝被如雪片般飛來的兵敗消息折騰得焦頭爛額,滿心憂煩,實在沒顧得上深究侯拱極丟失平遼將軍印一事。再者,崇禎皇帝念在侯拱極的老爺子侯世祿勞苦功高的份上,最終批準了他的請求。侯拱極就這樣稱病回鄉,趁機躲過一劫。
與此同時,在京城之中,民間陸續有消息傳出,稱盧象升已經在巨鹿賈莊戰死,所率宣大軍全軍覆沒。這些流言如瘋長的野草,在京城的各個角落迅速傳播開來,引起了民眾的恐慌。崇禎皇帝從王承恩那裡聽聞了這些傳言後,心中大為震動,立刻宣召兵部尚書楊嗣昌進宮。
楊嗣昌得知皇上召見,心中忐忑不安。他深知盧象升戰死之事若處理不好,自己這個兵部尚書恐怕難辭其咎,但仍強裝鎮定地整理衣冠,匆匆走進了宮殿。見到崇禎皇帝後,他趕忙跪地,行三叩九拜之禮,說道:“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不知陛下緊急召見微臣,所為何事?”
崇禎皇帝麵色陰沉,目光如炬地盯著楊嗣昌,冷聲質問道:“朕聽聞民間有謠傳,說盧象升在巨鹿賈莊戰死,所部宣大軍全軍覆沒,可有此事?”
楊嗣昌心中一驚,額頭瞬間冒出細密的汗珠,但仍強作鎮定,再次磕了個頭後說道:“陛下,此乃謠言不可輕信啊。我兵部並未接到相關奏報。且盧象升盧督臣驍勇善戰,深得軍心,麾下將士皆願為其效死力,定不會如此輕易便戰死。或許是敵軍故意散布此等謠言,擾亂我軍心民心。”
崇禎皇帝冷哼一聲,說道:“哼,如今城內流言四起,人心惶惶,朕不得不慎重對待。若盧象升真有不測,這戰事該如何收場?你身為兵部尚書,又該當何罪?”
楊嗣昌心中一緊,忙不迭地說道:“陛下息怒!微臣即刻派人前去查探,定將此事查個水落石出,給陛下一個交代。若盧象升盧督臣真的遭遇不幸,微臣甘願領罪。但依微臣之見,盧督臣素有謀略,高啟潛高公公也督帥關寧重兵在側,兩軍互成犄角之勢,說不定此刻他們正潛伏待機,準備給清軍致命一擊。”
崇禎皇帝思索片刻,說道:“楊愛卿言之有理,看來是朕錯怪你了。起來吧,但你也要即刻派人去詳細探查,務必查清盧象升生死及戰事詳情,以安民心。若有瞞報,朕定不輕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楊嗣昌連忙應道:“遵旨!陛下放心,微臣定當儘心儘力。”
退出宮殿後,楊嗣昌長舒一口氣,但很快又陷入沉思。他早知盧象升戰死之事,可是一直不瞞著不敢報給崇禎皇帝,生怕如實稟報,自己之前對盧象升的掣肘以及主戰主和之爭所引發的一係列矛盾,都被翻出來。一旦皇帝對自己印象不好,失了君心,那自己可就徹底完蛋了。於是,他決定歪曲事實,掩蓋真相!
楊嗣昌回到兵部後,叫來自己的心腹,兵部員外郎齊萬興,低聲吩咐道:“你立即去安排人前去查探盧象升的情況。記住,無論盧象升死沒死,回來都說沒他突圍而逃,不知去向!此事關係重大,務必辦妥!”齊萬興領命而去。
這齊萬興領命後,琢磨一番,又叫來了五城兵馬司的一個千戶趙廣生,趙廣生又安排給了手下百戶劉世波……最終這個任務落到了巡邏士兵俞振龍身上。總旗官找到俞振龍,一臉嚴肅地說道:“俞振龍,此次派你去查探盧象升盧督臣的下落,這可是兵部尚書楊大人親自交辦的要事。你聽好了,不管你看到什麼,回來都得說盧督臣逃走了,千萬彆弄錯了,否則我也保不住你!”
俞振龍心中一萬匹草泥馬奔騰而過,這時候出城不是找死嗎?可是他沒後台、沒關係、沒銀子,整個一個“三無”人員,為了保住這份吃飯的差事沒辦法隻得應下。他挑選了兩個騎術精湛的要好同伴,備好快馬,一路疾馳向巨鹿賈莊奔去。一路上,塵土飛揚,他們馬不停蹄,心中就怕遇到韃子。
好在一路平安,順利到達賈莊戰場。他們被眼前慘烈的景象所震撼。戰場上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到處都是明軍將士的遺體。在一處倒伏的大纛旗不遠處,俞振龍發現了盧象升的遺體,隻見盧象升身上刀傷、箭傷密布,死狀慘烈。俞振龍心中一陣悲痛。
帶著沉重的心情,俞振龍回到京城,向楊嗣昌如實稟報:“尚書大人,盧督臣確已戰死,我親眼所見,他的遺體就在巨鹿賈莊的戰場上,死狀極慘。”
楊嗣昌臉色一沉,怒喝道:“你胡說!盧象升怎會輕易戰死?定是你看錯了!你是不是害怕根本沒去戰場,並未見到盧象升,就在這裡信口雌黃?”
俞振龍瞪大了眼睛,一臉的不可置信,說道:“大人,我怎會能說謊?盧督臣確實是為國捐軀了,我怎會昧著良心歪曲事實。”
楊嗣昌惱羞成怒,沒想到俞振龍如此不識趣,竟敢違抗他的命令,於是下令左右對俞振龍嚴刑拷打。棍棒如雨點般落在俞振龍身上,打得他皮開肉綻,鮮血淋漓,但俞振龍始終緊咬牙關,堅守著真話,堅決不肯改口。
連續三天三夜,俞振龍遭受著非人的折磨,可即便氣息奄奄,他仍高呼:“我不能做那等欺君罔上之事,盧督臣確實戰死了!天道神明,不要冤枉了大明朝的忠臣呀!”最終,俞振龍被活活打死,但至死都未更改盧象升戰死的實情。
除了俞振龍,順德知府於穎也知悉盧象升戰死真相,他同樣不懼楊嗣昌的權勢,堅持將盧象升死難的真實情況上奏。楊嗣昌對他威逼利誘,試圖讓他改口,但於穎剛正不阿,堅決不肯按楊嗣昌的意思行事,始終為盧象升的忠義和死難實情奔走呼籲。
然而,楊嗣昌憑借著在崇禎麵前的得寵,以及善於玩弄權術的手段,對民間議論和禦史彈劾並不在意。他在崇禎麵前偽裝成儘心竭力為朝廷著想的樣子,致使崇禎越發相信這些言論是對楊嗣昌的嫉妒與誹謗。
盧象升的幕僚楊廷麟從高啟潛處求援無果,就策馬到了京師向各衙門求告,可是都沒有下文。得知此事後,他義憤填膺,盧象升一心報國,卻落得如此下場,還遭受楊嗣昌這般汙蔑,心中實在不甘。為了給盧象升討回公道,楊廷麟在京城四處奔走鳴冤。
這楊廷麟也是幸運,關寧軍因為撤退的太過倉促,很快就成了潰逃,所以吳三桂派人追殺他的命令根本就沒傳達下去。
楊廷麟先是來到朝中各位大臣的府邸,一家一家地拜訪,聲淚俱下地向他們講述盧象升的忠勇事跡以及戰死的真相,懇請各位大臣為盧象升主持公道。這些大臣聽後,都為之動容,紛紛歎息,但畏懼楊嗣昌的權勢,沒一個敢站出來為盧象升公開發聲。
接著,不甘心的楊廷麟又來到皇宮之外,不顧侍衛的阻攔,大聲為盧象升的喊冤,希望能引起崇禎皇帝的注意。然而,崇禎皇帝此時正被朝廷內外的各種事務攪得心煩意亂,再加上他對盧象升之前直言主戰本就心存不滿,又聽信了楊嗣昌的一些讒言,最重要的是紫禁城太大了,他的聲音根本傳不到皇帝的耳中,所以楊廷麟的鳴冤之舉又是一場無用功。最終楊廷麟對這個朝廷徹底失望,掛印辭官而去。
就這樣,盧象升的屍體在戰場上無人收殮,足足過了八十多天。後來,順德知府於穎實在不忍心看到盧象升的遺體曝露荒野,便不顧楊嗣昌的阻撓,派衙役前往戰場,在亂屍堆中尋得盧象升的遺體,將其收殮。
喜歡穿越明末成餓殍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末成餓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