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王允和其他幾位誌同道合之人謀劃好了鏟除董卓的計劃,也說動了呂布來作這個內應。
可還需要解決一個問題,那便是長安城守軍的問題。
董卓手中除了一直跟隨他的那些西涼大軍外,還有戍衛皇宮的執金吾和掌控京師周邊的司隸校尉二人手中的部隊,隻有卸除這三路大軍,才能安心執行計劃。
西涼大軍是董卓的親信,策反幾乎不可能,但好在這部分大軍為了應對朱儁,駐軍在外,執金吾在於鎮守皇宮,王允有把握能用自身的官職將其壓製,唯獨司隸校尉,手握大權又是京師三獨坐,不會輕易聽從號令。
所以王允將眼光放在了司隸校尉黃碗身上。
他找到黃碗,用對董卓的憎惡言語刺激,以便探明黃碗真實的態度。
黃碗本就看不慣董卓,平日裡不好說什麼,如今看王允真情實意,便也透露了自己的態度。
二人一拍即合。
另外,王允還收到了一個好消息,呂布不僅自己加入了反董的行列,還把同郡的老鄉李肅也帶了進來。
李肅這個人先前聊過,是他當初冒險出雒陽城前往丁原大軍中將呂布說服,加入董卓大軍。
也算是董卓能穩坐雒陽城,逍遙快活日的大功臣。
董卓曾經答應給他高官厚祿。
李肅是個官迷,也是個工作狂,一直勤勤懇懇跟隨在董卓身邊,想著董卓總有一天會兌現諾言。
可這一等等了兩年多。
董卓不是說刮風就是說下雨,其他人都安排好了,唯獨李肅還在都尉這個職位上原地踏步。
這不僅讓李肅很沒有麵子,更讓他的信念產生了動搖。
他想,好你個董卓,其他金銀財寶也就算了,許諾的高官怎麼能賴掉呢?自己在長安城裡逍遙,卻忘記了曾經的大功臣,真是豈有此理。
雖然董卓不一定是這麼想,但是李肅就是這麼認為的,認為你董卓怠慢他了。
他是越想越氣,最後咬牙切齒呀!
這日,呂布神秘兮兮地找到李肅,說出其中用意。
李肅沒有絲毫猶豫,當場答應了呂布,還順便幫呂布拉來了十多名心腹。
這十幾名心腹可都是李肅的親信,而且各個都是好手。
可見李肅對董卓的怨恨。
事情到此,就算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
什麼東風呢?
就是一個由頭,能讓董卓放鬆警惕的由頭。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二十三日,這個東風來了。
這日天子大病初愈,朝廷百官在未央宮集合,恭祝天子龍體安康。
王允當即決定趁此機會行動,令士孫瑞書寫詔書交給呂布。
呂布懷著詔書,派同郡騎都尉李肅等人帶領十多名心腹親兵,穿上宮廷侍衛的服裝,潛伏在宮殿側門兩邊。
當董卓大搖大擺地出現在側門外時,立即遭到潛伏在門後的李肅等人的突然襲擊。
董卓急呼呂布,呂布手捧聖旨,大呼:“奉旨殺賊!”
隨後一戟將董卓刺死。
一切來得如此之快,手起刀落,人頭落地。
董卓在絕望中被呂布所殺,董卓的主簿田景等三人撲向董卓屍體,也被呂布斬殺,在場的其餘人再也不敢動了。
就呂布那架勢,高大威猛,英盔金甲,手持方天戟,怒目而視,還有誰會想不到再動?
加上董卓本就名聲不好,服氣的人寥寥無幾,更不可能再有人此刻站出來為他伸冤。
這時,王允站出來安撫眾人,並向天子上奏,由天子出麵安頓朝廷。
同時,他命皇甫嵩速速領軍攻打郿塢,誅殺董卓三族,力求斬草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