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係列舉動下來,董卓一族再無還手之力。
朝廷上下也一片歡騰。
董卓怎麼也沒有想到,入主朝廷僅僅三年,就結束了他的一生。
作為誅殺國賊的首要功臣,王允自然少不了朝廷的嘉賞和廣大人民的稱讚。
隨後,天子以王允錄尚書事,以呂布為奮威將軍、假節,儀比三司,共秉朝政。
對權力展現出渴望的王允態度開始發生改變,似乎有些飄飄然起來。
他對任何人、任何事情都無所謂,毫不在乎,甚至居功自傲,大有另一個董卓的趨勢。
在陳留、潁川一帶掠奪的李傕、郭汜得知董卓被並州人王允、呂布謀殺,便把憎恨轉嫁到了所有並州人身上,把軍中的數百名並州人全部處死。
二人火速趕回陝縣,想要找牛輔殺回長安城。
可牛輔已身死,李傕等人無所依托,打算解散部隊逃歸家鄉,於是派人前往長安朝廷請求大赦。
王允認為誅殺董卓後已經大赦過了,今年不能再次赦免,因此不答應。
李傕等人感到害怕,不知如何是好。
這時,未來曹操帳下第二毒士,最牛保命大師賈詡站了出來。
他對李傕說:“聽說長安中有人打算把涼州人士趕儘殺絕,各位如果棄軍單行,則一個小小的亭長就能抓住你們了。不如破罐子破摔,率軍西進攻打長安,為董公報仇。事情如果成功了,則奉國家以正天下;如果不成功,再走也不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句話的關鍵不在後半句,而是在前半句。
眾所周知,亂世之中,掌軍者方有話語權。
李傕、郭汜二人想要放棄軍權而安度餘生,在太平盛世或許有可能,在亂世之際絕無可能。
賈詡提出這個建議,不僅是為了讓李傕、郭汜二人能留下來,更是為了能將大軍留在身邊,好保護自己。
李傕、郭汜二人也沒有讓賈詡失望。
二人采納了賈詡的建議,對陝縣諸將說道:“朝廷不肯赦免,我們當被處死,那還不如與他們拚死一戰。如果攻打長安,事成則可以得到天下;不成,則搶奪三輔的婦女財物,西行隴上,回到故鄉作賊,起碼還能活命幾年。”
部下紛紛響應,李傕於是同郭汜、張濟等人結盟,率軍幾千人,日夜兼程,攻向長安。
也正是賈詡的這一句勸,導致了長安城中董卓之後的第二大亂。
曹操養著賈詡又不敢用賈詡,也是有一定道理。
王允聽說後,令涼州大人胡軫、楊整修前往東邊勸解。
兩人表麵上領命前去做中間人,實際卻召集大軍悄悄躲了起來。
王允得知消息氣個半死,隻好命原先的董卓部將徐榮和胡軫在新豐迎擊李傕、郭汜。
畢竟長安城中其他人也打不過李郭大軍。
結果徐榮戰死,胡軫率部投降。
李傕等沿途收集部隊,到達長安時已有十餘萬人,又與樊稠、李蒙、王方等人會合,把長安城圍得水泄不通。
一連八日,都沒有任何鬆懈,嚇得長安城裡的百官不知所措。
連戰神呂布沒有任何辦法。
直到六月的一天,呂布軍中蜀兵反叛,打開了長安城門,李傕軍趁機進城,與呂布展開巷戰。
呂布敗走,李傕等人縱兵劫掠,百姓、官員死傷不計其數,太常種拂、太仆魯旭、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戰死。
王允帶著漢獻帝到宣平城門樓上,對著李傕等人問道:“臣子無作威作福,而放兵縱橫,這是想乾什麼?”
李傕回道:“董卓忠於陛下,而無故被呂布殺害。臣等為董卓報仇,不敢作逆。等事情結束後,我們自會前往廷尉處受罰。”
李郭領兵進長安城,也就意味著王允的從政之路就到此為止了。
喜歡曹操那些事請大家收藏:()曹操那些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