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整個九州,袁紹原本就是曹操的盟友,如今又忙著冀州的事,根本無暇顧及。
袁術又已經被曹操打敗,此刻蜷縮在揚州九江之地,彆說打曹操了,袁術自己都不知道未來在何方。
原先豫州還有個孫堅,可謂打遍天下無敵手,堪比諸侯一雄,隻可惜孫堅已經隕落。
唯獨東麵的徐州陶謙,或許能對擁有三十萬大軍的曹操造成一點威脅。
其他想要再找到第二個人來對付曹操,幾乎不可能。
甚至門閥士族中還提出直接投靠李榷郭汜。
……
正當眾人愁眉苦臉之時,有個人便站出來出了個主意。
他說曹操他們是初創公司,最注重名聲,一旦名聲臭了,就沒有人才來投靠,公司就做不大。
所以,辦法很簡單,就是找一個名聲很大的人,來抹黑曹操就行。
眾人一聽,很有道理,就找到了當時的網紅邊讓。
當然,門閥士族做這些事都是暗戳戳的,不可能讓其他人知道。
曹操是他們重點保密對象,更不可能會向他泄露一絲風聲。
所以就算荀彧等天才謀士,都不一定會在毫無征兆的前提下揣摩到那些門閥士族的內心。
邊讓自認為名士的名聲乃護身法寶,曹操再怎麼無腦也不可能動手殺他,加上原本他就對曹操嗤之以鼻,此時正好私事公事一起了結。
他接了任務之後,便借助兗州官員公布的契機,大肆宣傳曹操的醜事。
很快,曹操就忍無可忍,口頭給張邈下令,杖殺邊讓。
曹操因為沒有料到門閥士族這一層,張邈可是土生土長的兗州門閥,這一操作就等於給門閥送了一個新的把柄。
但是口頭的無法拿來說事,張邈自然不會同意,一方麵讓邊讓加緊攻勢,另一方麵又暗示曹操必須要有正式的文書,畢竟人命關天之事。
思索了良久,曹操最終決定出一份文書交給張邈。
正當曹操想要落筆之際,曹仁和荀彧二人匆匆來報,說陶謙領軍打過來了。
曹操出乎意料地一聲未吭,隻是皺了皺眉頭,命曹仁速速呈上戰報。
他不知道,正是這份戰報救了自己。
打開戰報一看,上麵寫著八個大字:闕宣陶謙,已入任城。
曹操一臉疑惑,陶謙他認識,赫赫有名,可這闕宣究竟是何人?
荀彧這才走上前,說起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事情得從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說起,王允、呂布殺董卓,後李傕、郭汜等反,攻陷長安,把持朝政。
陶謙等人自視為忠臣,受曹操書信朝廷的啟發,便想著找個人去攻打長安,救出漢獻帝。
當時的情況,曹操還不容樂觀,袁紹和袁術不會理睬他們,他們也不願意讓袁紹和袁術做大。所以,最終將目光放在了朝廷任命的右車騎將軍、錢塘侯、河內太守朱儁身上。
當時朱儁屯兵中牟,陶謙認為朱儁是名臣宿將,屢立戰功,可以委以大任,於是聯合前揚州刺史周乾、琅邪國相陰德、東海國相劉馗、彭城國相汲廉、北海相國孔融、沛相袁忠、泰山太守應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鄭玄等人推舉朱儁為太師,移檄牧伯,同討李傕等,奉迎天子。
但朱儁沒有同意,這樣的舉動無異於起兵造反。
陶謙隻好作罷。
喜歡曹操那些事請大家收藏:()曹操那些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