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無法,隻好發布了兩條無奈之策。
第一便是拿出部分軍糧,作為鄄城中流通物資,並有官府管控,任何人都不得插手。
他告訴荀彧,把軍糧混雜著其他任何能吃的東西,熬成稀粥,置賑災救濟。
第二便是通知全城的門閥士族,由於沒有軍糧,所以他遣散了將士,城中的秩序會受到影響,請他們自己管好手中的糧食,彆被人搶了。
說是提醒,其實就是告誡那些門閥士族,不要為了自己的一點利益而影響大局。
到時候百姓動亂起來,搶了糧食,他可不負責。
兩條計策很應景也很有效。
好幾家門閥士族主動拿出糧食給曹操,還伴著哭臉說那些都是府中舊藏,再也沒有多餘糧食了。
曹操也不為難他們,接收糧食並充入賑災糧中。
就這樣,堅持了整整一個月時間。
一直到興平元年十月,曹操終於收到了程昱的書信,請他速速前往東阿縣。
曹操想都沒想,立刻領著大軍前往東阿。
東阿縣已經是曹操最後的希望,鄄城和範縣的糧草已經消耗殆儘。
正如曹操所料,東阿縣尚有存糧。
這要多虧一個人,此人曾經袁紹也十分渴望得到,那便是曹操陣營中的農業大神,向曹操提出屯田的第一人,棗祗。
當所有人都在爭奪權力,擴充當地人口,發展當地經濟之時,隻有棗祗默默地種地。
這批糧草挽救了曹軍於危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棗祗的屯田製度更是為曹操後來揮師北伐,北定河北之時提供了強大的軍需基礎。
棗祗後來能夠在許昌辯論頭頭是道舌戰群儒的底氣,就在於他很早的時候就在東阿小範圍的試驗了屯田製度。
後來曹操在懷念這位英年早逝的潁川奇才的時候,動情地說:呂布之亂,袞州皆叛,唯範、東阿完在,由祗以兵據城之力也,後大軍糧乏,得東阿以繼,祗之功也!
可以想象,當時曹操看到東阿的糧草時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如久旱逢甘霖,如雪中送炭、暗室逢燈、絕渡逢舟一般。
這裡還會有個疑問,先前說過,呂布是在鄄城的南麵,山陽郡一帶活動。
曹操為了預防呂布進攻,按理來說不應該帶軍離開鄄城,轉而駐紮在大後方東阿,而是應該讓程昱押送糧草來鄄城。
其實是因為程昱信中的一句話,糧在東阿,不方便運送。
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從東阿運糧到前線風險太大,畢竟兗州還處於戰亂之際,運送糧草必須要有大軍保護,否則很容易被敵軍、盜賊等掠奪。
大軍押送又是一筆巨大的消耗,而且東阿的守城將士也會減少。
曹操已經到了沒有餘糧可以揮霍的地步,絕不可能冒險,倒不如答應程昱,領軍到東阿駐紮。
但程昱的這句話中還蘊藏著更深一層的含義。
曹操隻是一時間沒有察覺。
就算察覺了,他也根本不敢想象。
喜歡曹操那些事請大家收藏:()曹操那些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