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好比一家初創公司,創始人很有才能,手握技術,但沒有資金和人脈。
他就不得不采用股份製的模式,請擁有資金和人脈的一方加入。
相應的,創始人手中的權力也會被分出去一些,便是所謂的權錢交易。
當股份製公司麵臨權力交接之時,就不一定老板父子之間的交接,那些小股東也會對董事長之位有所覬覦,這一點荊州牧劉表深有體會,蔡瑁與劉琦便是最好的例子。
陶謙心裡清楚,徐州擺在眼前的就有兩派,徐州派和丹陽派。
兩派對於徐州而言都至關重要,他主政之時,選擇權衡兩派的矛盾,但新的州牧就不一定能做到。
若是小股東與新的徐州牧發生內訌,徐州百年基業便會毀於一旦不說,連新的州牧都會背負身亡的風險。
基於上述兩個重要的原因,陶謙深思熟慮之後打算采納徐州彆駕糜竺的建議,請劉備出麵領徐州牧。
也隻有劉備能鎮住徐州各方的勢力,抵擋住西麵曹操的進攻,更關鍵的是劉備向來以仁義為本,絕對不會對其二子下手。
如此一來,不僅能保住徐州穩定,也能確保其二子未來的榮華富貴。
很多人評價劉備走了狗屎運,不費一兵一卒就能拿下徐州,坐上徐州牧之位,不像曹操,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兗州牧的位置屁股還沒有坐熱,便再次讓兗州陷入混沌之中。
實際上劉備第二次援救陶謙之後,陶謙便已經向朝廷舉薦,請劉備出任豫州牧。
劉備也便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劉豫州。
同時,陶謙還給了劉備四千丹陽兵,請他駐紮在小沛。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陶謙此舉就是想要讓劉備去抵抗西麵的曹操,免得第三次麵臨危機,劉備自然也知道其中道理。
但是陶謙開出的這個條件對於家底子一向很薄,江湖地位一直不高的劉備來說,確實很有吸引力。
劉備抱著“給誰打工不是打工”的心理,半推半就地成交了。
如今劉備的金主陶謙陷入了困境,一病不起,權力交接之事自然就要擺上台麵。
原本這事跟劉備沒有半毛錢關係,隻因糜竺慧眼識珠,一眼便看出了劉備絕非池中物,不僅向陶謙舉薦接替州牧之位,還不惜嫁妹妹。
理由都想好了,劉備儀表軒昂、語言豁達、仁義無雙、忠於漢室、能力出眾、成熟穩重,是徐州的希望之光,是大漢的明日之星,是百姓的福星救星。
混沌數十載,尚未有一席之地而不得不寄人籬下的劉備,這次顯然是被天上掉的餡餅砸中了。
劉備並沒有像《三國演義》中那樣被藝術加工過的“三讓徐州”,亂世誰能對地盤不心動。不過《三國演義》也是有理論依據的,禪讓製背後的“三請三讓”潛規則由來已久,來來回回總得有個三次,方顯優雅。
現實中,劉備並沒有過多客氣,隻是象征性的推脫了一下便接受了。
畢竟天與不取,反受其咎。
都是成年人,我懂你的圖謀不軌,我懂你的故作矜持,這就行了,太客套了沒有必要。
這事要是被曹操知道,還不得氣得吐血。
他接連兩次全力進攻都沒有拿下的徐州,一直垂涎欲滴的徐州,居然平白無故地交給了劉備。
關鍵其中還有曹操他的原因在,豈不是梳妝打扮大半天,縫衣雕花一整夜,卻為他人作了嫁衣。
喜歡曹操那些事請大家收藏:()曹操那些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