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稱帝之事還沒有傳到許縣,曹操先收到了一封來自袁紹的書信。
信的內容,氣得曹操扣飯碗。
原來在冀州瀟灑的袁紹,聽說曹操南征張繡,心中不免有些擔憂。
曹操南下成功,實力必定大增,到時候他與曹操之間必然會有一戰。
況且曹操手中還有天子,從名義上也可以壓製他袁紹。
袁紹的謀士田豐看出了袁紹的憂慮,便建議:“先前讓曹操遷都到鄄城之計未能成功,明顯曹操鐵了心要拿著天子,占據道德製高點。既然如此,最好早點謀取許縣,將天子接來。到時候主公就能借天子名義,向全國發號施令,這是最好的辦法。不這樣做,最終將受製於他人,那時即使後悔也不起作用了。”
田豐的建議十分實在,十分應景。
但袁紹卻猶豫起來。
此刻對曹操動手,意味著正式與曹操開戰。
北麵的公孫瓚還沒有徹底消滅,東麵的呂布和西麵的張楊也在隨風搖擺。
他沒有十足的把握能一下就擊敗曹操,到時候萬一陷入泥潭,恐怕無法自拔。
思慮再三,袁紹沒有采納田豐的建議,認為他的建議太過激進。
結果袁紹前腳剛拒絕田豐,後腳便傳來曹操在宛城被張繡打敗,不得不退回許縣。
他當即哈哈大笑,佩服自己的決定。
於是,袁紹就大筆一揮,寫了一封信嘲諷曹操。
內容無非就是,張繡那可是朝廷將軍張濟的侄子,戰鬥力很強,你曹操根本不是他的對手,逞什麼能呀!如今兵臨潁川了吧,倒不如聽他袁紹的,將天子遷到鄄城,由他罩著更安全。
這般書信,曹操看了豈能不憤怒。
但曹操向來是喜怒不露於色,隻能從說話的語氣和眉毛的變化當中察覺。
曹操帳下那些將軍和謀士都不知道有這封信,但他們跟隨曹操這麼多年,多少都能感受到曹操情緒的變化,便以為是因為敗給了張繡的緣故。
大縱橫家鐘繇也有同樣的疑惑,便去詢問荀彧。
荀彧思索了片刻,說道:“主公之誌非常人可比,絕對不會因為敗於張繡而如此生氣,肯定有其他什麼事情。”
鐘繇覺得荀彧說得很有道理,於是邀請他一道去找主公曹操。
見到曹操,荀彧說出了自己的疑惑。
曹操隨即恢複常態,給荀彧點了個讚,表示十分佩服。
他把袁紹的信件拿出來給荀彧看,便轉身坐到位子上。
“這個袁紹,這麼喜歡嘲諷人,總得給他點顏色看看。隻可惜現在實力不夠,文若,你說該怎麼辦?”
荀彧收起書信,理了理思路,說出了著名的“四勝四敗”言論。
他說:“自古以來,在風雲變幻的戰場上,真正的人才即使力量微薄,也能逐漸嶄露頭角。而平庸之輩,即使手握重權也會日漸衰敗。劉邦與項羽的曆史證明了這一真理。
在如今群雄逐鹿的時代,能與主公爭鋒的唯有袁紹。
主公與袁紹相比,有四勝,袁紹有四敗。
一乃氣度勝。袁紹貌似大度,實則心胸狹窄,用人猜忌頗重。主公則胸懷坦蕩,不拘小節,唯才是舉。
二乃謀略勝。袁紹遇事猶豫不決,常常錯失良機。而主公則能果斷決策,靈活應變,不拘泥於常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