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蕭建、臧霸這個三角戀關係,在琅琊國內是出了名的。
蕭建是朝廷任命,正兒八經的國相,而臧霸屬於地頭蛇,先前依附陶謙。
呂布是自領徐州牧。
他對琅琊國一直垂涎欲滴,但礙於蕭建和臧霸的緣故,隻能緩緩圖之。
三人來來往往的事件中,最出名的要屬呂布給蕭建的一封信。
古代沒有電話,否則呂布還能說出更加動人的話。
如果這封信就是呂布親自寫的,誰還能說呂布有勇無謀呢。
呂布給蕭建寫信,開篇就分析天下大勢,樹立起他殺董卓、取關東、來徐州,都是為了天下太平,然後又指責蕭建在琅琊搞分裂,豈不是跟天下大勢相違背,怎麼對得起天子。
最關鍵的是,他還引用了樂毅和田單的典故,說昔日樂毅攻齊,呼吸之間攻下齊國七十多座城池,唯獨莒、即墨兩城不能攻克,是因為那裡有田單的緣故。
他呂布雖然不是樂毅,但你蕭建也不是田單。
說白了,先拿天下大勢壓你,再用典故指明,你沒有田單的本事,隻要他呂布想要來取,你就守不住琅琊。
沒有用誇讚的老手法,而是站在道德製高點上恩威並施。
說得蕭建一愣一愣,很快就帶著錢糧和馬匹,來與呂布聯絡。
呂布在名義上也算順利收了琅琊國。
後麵便是袁術稱帝,對呂布威逼利誘了。
好在陳珪提醒,呂布才反應過來,隻是徐州地塊曆史的天平已經悄然向曹操傾斜。
另一邊,劉備被呂布擊敗之後,便領著殘兵來到許縣。
按理來說,劉備與曹操的關係還沒有好到能投靠的地步,甚至可以說是敵對狀態。
先前曹操攻打徐州之時,是劉備三番五次的阻礙。
況且,劉備接管徐州之前,在青州刺史田楷帳下做事,田楷又隸屬於公孫瓚。
他失去徐州後,理所當然第一反應該是北上投靠公孫瓚,而不是選擇曹操。
這便是劉備精明的地方。
他選擇的並不是曹操,而是漢獻帝。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初的公孫瓚早已經被袁紹逼得陷入困境,不僅失去了青州,連幽州的根據地也被袁紹占據,隻能退回老巢易縣,進行最後的拚死抵抗。
如果此時劉備選擇回去投靠公孫瓚,那簡直就是在自尋死路!
他環視整個中原,最終將目光落在了曹操的地盤許縣。
唯有投靠天子,才是名正言順地忠臣。
而且此刻的天子落在曹操手中,正是需要外部力量支持,劉備正好抓住這個機遇,同時也報答天子冊封的鎮東將軍,宜城亭侯。
當然,劉備心裡明白,這一切都是曹操暗中操控。
畢竟雙方在徐州問題上的衝突,並非私人恩怨。
曹操既然給了甜果子,劉備也好順勢就坡下驢,緩和雙方的關係。
所以劉備毅然決然踏上了來許縣的道路,重新歸入漢獻帝門下。
自然也不得不向曹操低頭。
對於劉備的到來,曹操是十分意外的。
二人雖然見麵次數不多,但以曹操的慧眼識珠,他早就看出來劉備此人雄才大略。
前來投靠的劉備根本沒有多少人馬,武將不過關羽、張飛,文臣不過簡雍、孫乾、糜竺,可以說正處於落魄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