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滿懷欣喜,想要以真心換真心,用禮遇來拉攏劉備。
當然,曹操身邊的將士謀士分為兩派,一派要曹操殺劉備,另一派要曹操用劉備。
在《三國演義》中,這兩派的代表人物十分明顯,殺派的荀彧和用派的郭嘉。
雖然與正曆有些出入,支持殺派的是當初助力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董昭,其他總體大差不差。
殺派的理由十分簡單,劉備有雄心壯誌,又深得民心,身邊將士也死心塌地,將來若是發展起來,定會成為曹操的敵手,不如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以絕後患。
也有一個隱藏而難以啟齒的理由,他們不敢說。
畢竟劉備領著殘兵來投的這個場景特彆眼熟,太像前段時間張繡領兵主動投降。
劉備的老婆糜夫人去年又剛剛嫁給劉備,正是花朵盛開之時。
萬一曹操看了一眼糜夫人,劉備也利用這個機會再來這麼一出,那不是完犢子了麼。
上一次曹操一炮害了三賢,這一次又會怎麼樣呢?
他們不敢想象,所以選擇勸阻曹操殺劉備。
用派的理由也很簡單,劉備乃當世名人,具有一定的名聲和威望,如果殺了劉備,不僅會引起手下人的疑慮,還會讓天下的英雄豪傑寒心,得不償失。
關鍵,先前曹操也經曆過因為濫殺名士邊讓導致兗州內部動蕩,被呂布趁虛而入的危機。
那段時間的艱苦,董昭一派沒有經曆過,自然不會明白。
兩邊的理由都很充分。
雖然董昭沒有說明,曹操也能猜的出來。
他心裡臭罵,一群壞人,都想著他老曹好騙?
但經過曹操深思熟慮,他最終決定采用郭嘉的建議,留用劉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主要有兩方麵的原因:
一方麵是此時的曹操還處於宛城之戰的收尾階段,張繡與劉表的聯軍在潁川郡邊界時有騷擾,而曹操想要出擊又擔心坐擁徐州的呂布,若是能讓劉備安心待在手底下做事,就能多一股力量來守衛自己的側翼。
這無疑是件極其有利的事情。
另一方麵,此時其他諸侯看到曹操不過是一名將軍,儘管他的實力相對強大,並且掌控了漢獻帝,但所行之事如董卓、李傕和郭汜罷了,令他們很是厭惡。
曹操想要扭轉局勢,對於劉備的禮遇便是很好的契機,可以充分運用漢獻帝來安撫劉備,以達到化解與其他諸侯矛盾的目的。
當然,曹操對於劉備也十分歡喜,至少二人誌同道合。
所以綜合考量之後,曹操準備接納劉備。
這個決定也開啟了曹操與劉備之間長達三年的“蜜月期”,直到後來劉備強襲徐州,並於次年又爆發衣帶詔事件而徹底終止。
既然決定留下劉備,曹操便表奏劉備為豫州牧。
至於左將軍,先前被呂布拿走了。
同時,提供了一些兵馬和糧草,讓其立刻前往豫州沛國一帶駐守,用來抵禦來自東麵的壓力。
這裡需要區分一下,小沛與沛國不是一回事,但地帶相同。
小沛就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位於沛縣。
之所以稱為小沛,是因為那時的口頭稱謂。
沛國乃豫州內有一個郡國,包含沛縣。
喜歡曹操那些事請大家收藏:()曹操那些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