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入主兗州到迎接天子,再到擊退袁術,最後官渡之戰,整整八年,曹操幾乎每年都沒有消停過,光徐州就來回四趟。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春,曹操平靜日子還沒有持續很久,便遇到了一生中都在困擾他的問題,糧草問題。
兗豫地塊經過整整一年多時間的戰爭消耗,基本上把糧食都打完了。
曹操不得不命程昱領東郡、東平國和魯國三地籌措糧草,以備不時之需。
看似多地多方位多途徑籌措糧食,實際效果並不明顯。
而且很快,糧草的需求便誕生了。
還是東麵,還是徐州,還是東海郡,還是昌豨。
再次反叛!
昌豨本是泰山賊,有了實力的資本之後,便想要混跡在諸侯圈子裡,時常左右搖擺,毫無信譽。
臧霸勢力大就依附臧霸,陶謙厲害就依靠陶謙,劉備送些利益就歸順劉備,曹操打不過就投降曹操。
反正周邊是誰,有沒有利益都可以讓他動搖。
但臧霸不同,雖然同是泰山賊出身,卻重情誼,懂大義。
曹操對其也十分佩服,會安心將徐州東麵三郡交給臧霸。
昌豨距上一次反叛還不到一年時間,曹操頗為頭疼,給潁川太守夏侯淵和裨將軍張遼下令,必須徹底平定叛亂。
二人領命而去。
曹操這一次算是下了死命令,怎麼也得徹底拔除這根刺。
同年二月底,夏侯淵和張遼領軍殺到東海郡。
昌豨得知消息,看著聲勢浩大、氣勢如虹的曹軍,選擇堅守不出、負隅頑抗。
夏侯淵與張遼各自領軍,直接包圍了昌豨所在的郯城。
郯城乃東海郡治所,也是徐州數一數二的大城池。
當初曹操攻打陶謙,陶謙支撐不住,便是領著一萬多人退守郯城。
郯城城池堅固,昌豨手中人馬不少,糧草輜重眾多。
所以夏侯淵與張遼攻打了數月,一直沒有拿下來。
很快,二人軍中糧草即將耗儘,很多將士都勸主將領軍返回,待時機成熟再來攻打。
畢竟昌豨也跑不到哪裡去。
但夏侯淵和張遼明白,曹操先前就下過死命令,必須擊敗昌豨,平定東海叛亂。
如今叛亂未定,豈能因糧草問題而退。
張遼說服夏侯淵,並沒有采納眾人的建議,堅持每日巡查圍城情況。
一連數日,張遼敏銳地發現了昌豨的變化。
他對夏侯淵說,或許破城就在這幾日。
夏侯淵不解。
張遼解釋道,這幾日他巡查圍城軍情的時候,昌豨總是盯著他,以前總是朝著他射箭,現在射箭的次數也變少了。隻有兩種情況,要麼城中缺少物資了,昌豨隻能省著點用,要麼就是昌豨猶豫了,沒有使出全力戰鬥。
夏侯淵覺得很有道理。
張遼又說,他打算明天主動找昌豨談談,摸摸情況,如果能說服他投降,那是再好不過的。
第二天,張遼便派使者向昌豨傳話,說曹公有令,讓張遼來給你傳達。
昌豨果然走出城來與張遼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