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見曹軍聲勢浩大,便領軍後撤至博望坡紮營。
夏侯惇三人也隨之進軍至博望坡安營紮寨。
為將者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對於博望坡的地形不可不查。
先來看一下博望坡地形。
博望先後為侯國,為縣,為店,為驛,為鎮。
西漢時,外交家、探險家張騫,先後兩次出使西域,功勳卓著,被漢武帝於元朔六年封為博望侯,取其“廣博瞻望”之意。
博望之名,由此而得。
博望是一座小城,西北麵有一坡,便是博望坡。
博望坡北負伏牛山,南麵隱山,西倚白河,為伏牛山延伸於此的漫崗,地勢險要,為古“襄漢隘道”之通衢,素為兵家必爭之地。
劉備一見曹軍來便退兵至此,想來是早有預謀。
雙方在此地相持了很久,一直都沒有進展。
忽然有一天,劉備燒掉了屯兵的大營,領軍撤離。
夏侯惇看到火光,得知劉備已經撤了,想要率軍追擊。
裨將軍巨鹿李典勸說夏侯惇,劉備無緣無故撤離,還放火燒了營寨,懷疑肯定有埋伏。博望坡通道往南道路狹窄,草木濃密茂盛,萬不可追擊。
夏侯惇不想放棄難得機會,不聽勸阻,執意要追。
李典見勸不住夏侯惇,便提議由他領一部分人馬留守在大營,若是前方有埋伏或可支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夏侯惇從之,留給李典三千人馬,自己與於禁一同追擊劉備。
大軍一路追劉備到了博望坡道口,於禁發現道口極其狹窄,不過兩人並肩通行,頓時感覺不妙,便跟夏侯惇說,大軍入內不可掉頭,十分危險,不可入內。
夏侯惇感覺於禁說得有道理,加上劉備已經消失了蹤跡,正準備撤軍。
忽然博望坡道口殺來一路人馬,乃劉備也。
劉備與夏侯惇交手不過數回合,便佯敗撤離,還嘲笑夏侯惇膽小。
夏侯惇又見劉備,喜出望外,再者劉備根本不是他對手,如此得意之時,豈能讓劉備嘲笑。
於是未曾與於禁通氣,便領軍追了進去。
於禁見狀,驚訝之餘,不得不領軍跟隨。
剛入博望坡內,劉備大軍便不見了蹤影。
道路狹小,夏侯惇和於禁的人馬被壓縮得又細又長。
夏侯惇頓感不妙,但已為時已晚。
坡上劉備大軍忽然出現,萬箭齊發。
夏侯惇和於禁大軍頓時陷入混亂,人馬相互踐踏,死傷不計其數。
好在初冬,火攻不便,否則夏侯惇大軍難以逃生也。
李典得知前方大軍中了埋伏,立刻領軍前來救援。
兩路人馬合二為一,前後夾擊,這才將劉備的人馬擊退。
軍中的夏侯蘭被趙雲生擒。
僅此一戰,劉備徹底打響了名號。
荊州之內,尚無人有擊敗曹操的記錄,劉備便是第一人。
此行,劉備已經達到了目的,便安靜待在新野數年,荊州眾多名士也前來拜訪,多人投靠。
喜歡曹操那些事請大家收藏:()曹操那些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