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明白他的意思,對於故主忠臣,便是表明此人心性堅定,能來此地而不吵鬨,便意味著有意願投降,隻是差一個台階。
於是,他不僅沒有怪罪王修,還順著他的意思赦免了管統,並當著管統的麵征召王修擔任司空掾。
至於管統的後續去向,曆史上並沒有記錄,但可以大膽猜測,估計是留在了樂安郡。
曹操這個舉動也並非心血來潮,而是深思熟慮。
正月底那會,郭嘉便建議過曹操多征召青幽並冀的知名人士,任命他們為自己的屬官,以此來收服人心,哪怕當前還地方不屬於曹操管轄。
人才的重要性曹操心知肚明,很自然地采納了郭嘉的建議。
如果說王修和管統的事件為後續曹操吸收河北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那麼陳琳和劉放二人事跡著實讓曹操在河北的威望穩穩樹立。
官渡之戰前夕,袁紹曾讓陳琳起草一篇聲討曹操的檄文。
檄文中列舉了曹操的種種罪惡,甚至牽連到他的父親和祖父,對他們進行了極其惡毒的辱罵。
那篇檄文影響巨大,幾乎讓曹軍內部出現不必要的裂紋。
好在曹操本人用笑臉掩蓋了內心的憤怒,並沒有擴大檄文的影響。
如今袁氏家族戰敗,陳琳也歸順了曹操。
尋常人看來,陳琳真是勇敢。
當初他這麼咒罵曹操,如今落到曹操手裡,曹操不得把他撕個稀巴爛?
陳琳內心也做好了準備。
曹操特地召見了他,提起當初袁紹讓他寫檄文之事,說檄文隻需要羅列他曹操的罪狀就夠了,沒必要把曹操的父輩祖輩都牽連進去罵。
陳琳聽了趕緊認錯謝罪。
曹操哈哈大笑,竟然選擇放過他,還讓他和陳留人阮瑀一同掌管文書工作,充分發揮陳琳的長處。
涿郡人劉放,與劉備是老鄉,不過也是平民百姓,並無官職在身。
此人目光如炬,勇敢果斷,對事態感知十分敏銳。
當時漁陽人王鬆占據著涿郡,曹操拿下冀州之後,他便勸說王鬆將地盤獻給曹操。
這是一個很大膽的決定,尋常人如何能說得動掌權者?
但劉放成功了。
曹操一眼就相中了劉放,征召他為司空府參軍事。
劉放也沒有辜負曹操,一路從參軍、主簿記室,升至中書監、中書令,封侯,成為掌控中樞機要的核心人物,與孫資共同執掌曹魏機密近三十年,是實際上的"秘書長官",影響力極大。
他還多次參與重大決策,如曹叡臨終前協助曹爽、司馬懿輔政的安排。
一個是曾經辱罵曹操,又是曹操強大對手的部下,另一個是擁有治理天下能力,但缺乏政治背景的尋常百姓,曹操都能接納並委以重任。
這讓青幽並冀四州中還在觀望,還在徘徊的很多名士和才子切實感受到了曹操對人才的渴望和敬重,也讓其他尚未歸入曹操勢力範圍的河北郡縣產生動搖,徹底影響袁氏對河北地區最後的統治。
很快曹操這個行為的效果就體現出來了。
喜歡曹操那些事請大家收藏:()曹操那些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