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渙認為道遠深入非完計,若要出兵,需另擇良機。
韓浩雖然與史渙有著相同的想法,但他卻勸阻史渙不可進言。
史渙不解。
韓浩解釋道:“曹公英明神武,那些將領說的話十分清楚,但曹公沒有采納,定然是已經考慮了這方麵的因素。我們再次進言,若是沒有新的說法,定然無法說動曹公,還會影響曹公的判斷,或許會引來責罰。”
史渙卻說:“曹公不是那樣的人。”
韓浩笑道:“我自然知道曹公不是那樣的人,但相同的道理不必一而再再而三的說明。”
史渙便放棄了進言的念頭。
韓浩猜得沒錯,曹操既然想著要出兵了,自然各方麵因素都會考慮,包括漕運、糧草、軍械、周邊勢力等等。
郭嘉更是了解曹操,此時此刻的曹操需要有一股力量來支持他。
麵對上述言論,郭嘉給曹操做了一個深入而又精辟的分析。
他說:“主公現在雖然威震天下,但烏桓人倚仗距離遙遠,一定不會預先防備,我軍若是乘其不備,突然襲擊,可以一戰告捷。
況且,袁紹對這一地區的百姓以及塞外的異族有恩德,而袁尚兄弟現在還活在世上。如今冀、青、幽、並四州的百姓,隻是因畏懼而服從我們,並沒有受過我們的恩德。
如果我們離開這裡而率軍南征,袁尚利用烏桓的武力作資本,招集願為恩主效死的部屬,烏桓人一動,四州的百姓及異族都會紛紛響應,這會使蹋頓動心,生出非分的打算,恐怕青州與冀州就不會再在您的控製下了。
劉表不過是個隻會坐在那裡發議論的人,他自知才乾不能駕禦住劉備,重用劉備則害怕控製不住,輕用則劉備不會為他所用。
因此,即使我們調走全國兵力遠征,主公也不必擔擾。”
郭嘉的分析徹底解開了曹操的心結。
曹操唯一擔心的就是劉備。
他不怕劉表,卻擔憂劉表給劉備物資和人力來攻打許縣,那事情就麻煩了。
郭嘉如此一說,一語道破其中關鍵。
曹操采納了郭嘉的建議,當即決定北征烏桓。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春,一切準備就緒的曹操親率大軍從鄴城出發,正式踏上了遠征烏桓之路。
這條路充滿了未知,充滿了艱難困苦。
從鄴城到柳城,放在現在駕車都需要十幾個小時,若是貫通高鐵,也起碼得六七個小時,堪比杭州到北京的直線距離。
這段路程放在東漢末年,那幾乎是一條漫長而又危險的行軍路線。
北方的氣候惡劣,狂風肆虐,黃沙漫天,崎嶇的山路和茫茫沙漠都給行軍帶來了巨大挑戰。
曹操大軍抵達易縣時,將士們已經疲憊不堪,病倒者眾多。
就連郭嘉也因水土不服臥病在床。
麵對如此困境,曹操一度萌生退意。
喜歡曹操那些事請大家收藏:()曹操那些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