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經無法判斷趙溫為何會突然要辟曹丕,是想要討好曹操也好,還是另有所圖也罷,亦或本就是出自曹操之手。
不管如何,在曹操眼裡,這是送上門的理由。
自建安九年擊敗袁尚,入主鄴城之後,曹操的活動範圍基本就在鄴城。
曹丕也是在鄴城與甄宓結婚。
換言之,曹操的家族基本上就落戶在鄴城了。
而趙溫在許縣,是天子任命的三公之一。
他征辟曹丕,曹丕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便得回到許縣,而不是鄴城。
在曹操看起來,這是變相的拿曹丕作為朝廷的人質,想要約束曹操的行為。
曹操把重心設在鄴城,一方麵是因為鄴城高大堅固,冀州富裕,基礎好,另一方麵也是想要漸漸獨立出來,明確成為一方霸主。
趙溫此舉,明顯與曹操的目標背道而馳,曹操豈能不怒?
這是其一。
建安以來,朝廷三公之位中,太尉一職已經空缺十幾年,司空一職曹操自己兼著,唯獨司徒一職由趙溫占據。
曹操一年來琢磨的事就是想要恢複古製,最先的要求是廢除三公,設立丞相和禦史大夫。
目的很簡單,進一步集權。
司徒趙溫的存在自然是絆腳石,需要清除。
建安十二年二月之時,曹操曾想要借助論功行賞的契機,把三公之位都安排上自己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天子批準了大封功臣二十餘人,都為列侯。但關於荀彧任三公之事,荀彧一直辭讓不肯接受,隻好不了了之。
故而曹操聽聞趙溫征辟曹丕,便上表說:“趙溫召聘我的子弟為僚屬,說明他並不依據真才實學選拔人才。”
漢獻帝隻能將趙溫免職。
趙溫下台意味著曹操已經清空了三公製度帶來的阻礙。
同年六月,曹操正式罷黜三公,改變朝廷製度,設立丞相和禦史大夫。
曹操自然領丞相之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集軍政大權於一體。
他任冀州彆駕從事崔琰為丞相西曹掾,司空東曹掾陳留毛玠為丞相東曹掾,元城令河內司馬朗為主簿,征辟司馬朗的弟弟司馬懿為文學掾,冀州主簿盧毓為法曹議令史。
曹操還讓崔琰與毛玠一起負責官員的選拔、任免事務,他們所選用的都是清廉正直的人士。
對於二人的工作,曹操十分滿意。
至此,曹操的權力也來到了當前朝廷製度的頂峰,基本掌控了整個朝廷,大小官員任命都出自曹操之手。
但禦史大夫尚且空缺,禦史大夫是朝廷中唯一與丞相可以抗衡的位置,由誰擔任便尤為重要。
漢獻帝並沒有主動權,而曹操一直把這個位置空著。
一直到同年八月二十四日,因孔融之事獲得曹操信任的郗慮由光祿勳升任禦史大夫。
換言之,禦史大夫也是曹操的人。
這朝廷,還有什麼不是曹操說了算!
喜歡曹操那些事請大家收藏:()曹操那些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