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曹操儘管終其一生未稱帝,但始終在為曹氏延續構建條件。
除了在魏國內宣誓主權外,曹操還對朝廷中動了手。
他將三個女兒曹憲、曹節、曹華獻給漢獻帝,三人都被封為貴人。
表麵上看,這個舉動隻是一個聯姻的升華版,但實際上是東漢末年權力博弈中極具策略性的政治操作,其核心目的有兩層。
東漢末年的混亂是從宦官和外戚兩大勢力的對戰中開始的,也是這兩個群體最接近皇權。
曹操將女兒獻給漢獻帝,不僅可以起到監視皇帝舉動的作用,而且可以充分發揮外戚的力量,強化對漢室朝廷的控製。
當然,曹操這一舉動也給了世人一種暗示,就是他曹操是不會篡位的。
外戚勢力再強大,也無法得到正統的認可。
接下來曹操的舉動就很容易理解了。
當時漢獻帝的皇後是伏壽,其家族伏氏雖已衰落,但仍是潛在的反對力量。
曹操通過送女兒入宮封貴人,形成“曹氏外戚”與“伏氏外戚”的製衡,甚至為取代伏氏鋪路。
到了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曹操以“伏皇後圖謀不軌”為由廢殺伏皇後及其家族,隨後次年215年)立其女曹節為皇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至此,曹氏徹底壟斷了漢室後宮的最高權力,漢獻帝的婚姻關係完全被曹操掌控,“外戚”這一傳統政治力量徹底成為曹氏的附庸。
這些都是後話。
回到建安十八年,馬超在涼州造反,夏侯淵領軍追擊卻不敵,又因氐人首領千萬又起兵響應馬超,駐軍興國,夏侯淵率軍撤回。
隨後馬超占據涼州,殺死刺史、太守,自稱征西將軍,兼任並州牧、督涼州軍事。
涼州從事楊阜,其表兄薑敘,聯合趙昂、尹奉、梁寬、趙衢等人誘馬超出城後,殺馬超家眷,與馬超大戰。
馬超不敵,敗走投張魯。
曹操得知消息,封賞討伐馬超的功臣,封十一個人為侯爵,楊阜被封為關內侯。
涼州之地也恢複平靜。
同年十一月,魏國開始設置尚書、侍中和六卿等官職。
曹操任命荀攸為尚書令,涼茂為尚書仆射,毛、崔琰、常林、徐奕、何夔為尚書,王粲、杜襲、衛覬、和洽為侍中,鐘繇為大理,王為大司農,袁渙為郎中令,並代理禦史大夫事務,陳群為禦史中丞。
至此,魏國國內政治體係已經基本完善,政令傳達通暢,儼然是一個小國。
另一邊,劉備攻劉璋。
益州鄭度獻策遷巴西、梓潼百姓,燒糧堅守,劉璋以“拒敵護民,非遷民避敵”拒之。
麵對劉備的進攻,劉璋部將劉等戰敗,吳懿、李嚴相繼降,劉備勢盛,圍雒城。
張任出戰雁橋敗死。
喜歡曹操那些事請大家收藏:()曹操那些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