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德才兼備”是公認的選官準則,而曹操首次將“才”置於“德”之上,提出“亂世用才,治世用德”的靈活理念。
這種觀念影響了後世亂世中的統治者,例如隋唐亂世中的軍閥、五代時期的政權,成為“特殊時期選拔實用人才”的重要參考,但也為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製”埋下伏筆。
時間到了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十月,漢獻帝在給曹操最高地位的基礎上,又給曹操王冕用十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四項隻專屬於帝王的禮儀製度。
說白了,看見這四項中的任何一項,便能明白,是皇帝來了。
這四項涵蓋了曹操的權威。
所謂十二旒王冕,便是指古代帝王、諸侯參加祭祀、朝會等重大典禮時戴的“禮帽”,材質以玉、絲為主,象征身份的尊貴與儀式的莊重。
“旒”是禮帽前後懸掛的“玉串”,每串由若乾玉珠組成。根據《周禮》等禮儀典籍,旒的數量直接對應身份等級:
天子皇帝)的冕前後各懸“十二旒”;
諸侯如公、侯)為九旒,卿大夫為七旒或者五旒,士為三旒。
“十二旒”是唯一屬於天子的規格,且玉串長度會“遮眼”,隱含“帝王需蔽明,不苛察細枝末節,以寬仁治世”的象征意義。
所謂金根車,乃天子專屬車駕,是最高規格的禮儀用車,僅用於祭祀、封禪、朝見諸侯等最重大的場合。
“金根”意為“以金飾車的根部車轅、車架關鍵部位)”,車身通常為黑色象征天玄地黃中的“天”),裝飾有龍紋、日月紋等皇家專屬圖案,車內鋪陳華貴,區彆於諸侯的“象車”、卿大夫的“革車”等低等級車輛。
金根車並非日常代步工具,而是“皇權的移動象征”,隻有天子能乘坐,諸侯、大臣若使用則為“僭越”,等同於覬覦皇權。
所謂六馬,乃天子專屬的駕馬數量,根據先秦至秦漢的禮儀規定:
天子的車駕需“駕六馬”;
諸侯駕五馬,卿大夫駕四馬,士駕二馬即“駢馬”)。
馬的數量是直觀的“身份標識”,“駕六”是天子獨有的規格。
所謂五時副車,指天子出行時,跟隨在“金根車”後的“隨從車輛”。
五時對應金、木、水、火、土五行與四季,每輛副車有專屬的顏色和象征,肩負護駕、禮儀、保障等任務。
五輛副車與金根車配套,合稱“天子六駕”,是完整的皇家儀仗體係,體現“皇權與天地自然相契合”的古代政治理念。
至此,曹操擁有的權利、地位和象征已經到了巔峰,沒有什麼能再得到提升的。
剩下唯一一步,便是登上皇位。
漢獻帝也掏空了口袋裡所有的東西,交給了曹操。
在這個東漢末年的朝廷中,曹操已經是沒有名義的皇帝,而非常規的臣子。
按照常理,接下來漢天子禪位已經順理成章,幾乎沒有人會有疑問。
但唯獨曹操,卻始終沒有邁出這一步,保守著臣子之心。
喜歡曹操那些事請大家收藏:()曹操那些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