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過了多久,屋裡突然安靜下來,那股子腐臭味也散了。王木匠試探著摸了摸身邊的火石,“哢嚓”一聲點亮,油燈重新燃起,屋裡又有了光亮。
他抬頭往床頭看去,一下子愣住了。
牆上的鐘馗圖還掛著,隻是畫上鐘馗手裡的寶劍,好像比剛才更亮了些,劍上纏著的小鬼,原本圓睜的眼睛,這會兒卻閉了起來,嘴角像是還往下滴著什麼,在紅袍上洇出一個個深色的小點。
再看狗剩,燒已經退了,小臉紅撲撲的,正咂著嘴睡得香,嘴角還掛著點口水。
“狗剩!”婆娘低呼一聲,撲到床邊,小心翼翼地摸了摸孩子的額頭,眼淚一下子湧了出來,“不燒了!真的不燒了!”
王木匠也鬆了口氣,腿一軟差點坐在地上。他看著那幅鐘馗圖,突然覺得畫上的鐘馗,好像比剛才更威嚴了些,那雙環眼,像是真的在盯著他看,帶著股子說不出的正氣。
第二天一早,狗剩醒了過來,看見王木匠就喊“爹”,聲音雖然還有點虛弱,卻清亮得很。他說夜裡做了個夢,夢見個穿紅衣服的大胡子叔叔,手裡拿著寶劍,把一個黑乎乎的東西砍成了碎片,還摸了摸他的頭,說以後沒人敢欺負他了。
王木匠兩口子聽得直抹眼淚,對著鐘馗圖又磕了三個頭。
三天後,王木匠帶著畫去還周先生。剛走到巷口,就看見好多人圍著趙家的空宅院議論紛紛。
“聽說了嗎?昨天在後院挖出個東西!”
“啥東西啊?”
“像是個死孩子的骨頭,都爛得差不多了,旁邊還扔著個布娃娃,看著瘮人得很!”
王木匠心裡一動,擠進去一看,果然見幾個衙役正在院子裡忙活,後院的土裡挖出來個小布包,打開一看,裡麵是些零碎的骨頭,旁邊還扔著個灰撲撲的布娃娃,正是狗剩那天從院子裡撿回來的那個。
旁邊一個老太太歎著氣說:“唉,前幾年趙家不是丟過個小孫子嗎?才一歲多,說是掉進井裡了,找了三天才撈上來,早就沒氣了。怕是那孩子死得冤,怨氣不散,纏著人呢。”
王木匠這才明白,狗剩是被那枉死的孩子纏上了。他心裡越發感激周先生,趕緊抱著畫軸往墨香閣走。
周先生接過畫軸,展開看了看,突然“咦”了一聲。王木匠湊過去一看,隻見畫上鐘馗的寶劍上,原本纏著的小鬼不見了,劍刃上多了幾滴暗紅色的印記,像是乾涸的血跡。
“周先生,這……”
周先生捋著山羊胡,眯著眼睛笑了:“看來是這小鬼戾氣太重,連鐘馗都看不過去,直接收了去。也好,省得再害人。”他把畫重新卷好,“這畫啊,也該歇歇了。”
王木匠拿出錢,非要塞給周先生,周先生推辭不過,收了五十文,說夠買幾刀宣紙的就行。
從那以後,清河鎮的人都知道,周先生有幅能顯靈的鐘馗斬鬼圖。有人想買,有人想借,周先生都一概回絕,隻是每年除夕前,會把畫掛在門口三天,說讓鐘馗出來轉轉,保鎮上平安。
王木匠後來給周先生打了個結實的畫框,用上好的梨木做的,周先生很是喜歡,把鐘馗圖裝在裡麵,掛在堂屋正中。
有時逢年過節,王木匠會帶著狗剩去給周先生拜年,狗剩每次看見那幅鐘馗圖,都會指著畫說:“爹,就是這個大胡子叔叔救了我!”
周先生聽了,總會摸著狗剩的頭笑:“可不是嘛,這鐘馗啊,就是專管這些不平事的。”
秋老虎過去,天漸漸涼了。清河鎮的青石板路不再發燙,老槐樹葉又綠了起來,蟬鳴聲也變得溫和。王木匠依舊在自家門檻上刨著木板,狗剩在旁邊追著蝴蝶跑,婆娘在屋裡哼著小曲擇菜,日子就像門前的河水,安安穩穩地淌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隻是偶爾有晚歸的人,會看見墨香閣的窗戶裡,透出一點昏黃的燈光,燈光裡好像有個高大的影子,鐵麵虯髯,手裡握著把閃亮的寶劍,靜靜地守著這一方小鎮的安寧。
有人說,那時周先生還在畫畫,也有人說,是鐘馗顯靈,在看著清河鎮的百姓。不管是真是假,鎮上的人心裡都踏實得很,因為他們知道,隻要那幅鐘馗斬鬼圖在,就沒有什麼邪祟敢來作祟。
這故事一傳十,十傳百,漸漸傳到了彆的鎮子,甚至傳到了開封府。有人專門來清河鎮看那幅畫,周先生總是閉門不見,隻說畫是家傳之物,不是用來炫耀的。
後來,周先生年紀大了,把畫傳給了他的徒弟。那徒弟也學著周先生的樣子,平日裡把畫收得好好的,隻在除夕前掛出來三天。
再後來,清河鎮遭過一次水災,墨香閣被淹了,人們都以為那幅鐘馗圖肯定沒了。沒想到水退了之後,徒弟在廢墟裡找到了那個梨木畫框,畫軸用油紙包著,一點沒濕,隻是畫上鐘馗的紅袍,好像比以前更鮮豔了些,像是剛染過的一樣。
徒弟抱著畫,對著廢墟磕了三個頭,說:“師父,您看,鐘馗他老人家,還在呢。”
又過了許多年,清河鎮變成了清河縣,墨香閣換了好幾個主人,但那幅鐘馗斬鬼圖,一直都在。有人說在戰亂時被士兵搶走了,有人說被道士拿去做法了,但總有見過的人說,在某個尋常百姓家的堂屋裡,見過一幅鐘馗圖,畫上的鐘馗豹頭環眼,鐵麵虯髯,手裡的寶劍亮得晃眼,像是隨時能從畫上走下來,斬儘天下不平事。
而那些聽過鐘馗斬鬼圖顯靈故事的人,總會在遇到難處時,心裡默念一句“鐘馗在此,百鬼回避”,好像隻要這麼一念,就有股子正氣從心底湧上來,再難的坎,也能邁過去。
就像王木匠常說的:“這世上啊,總有管不平事的人,不管是人是神,隻要心裡有正氣,就沒有擺不平的邪祟。”這話他跟狗剩說過,狗剩又跟自己的孩子說,一輩輩傳下去,就像那幅鐘馗圖一樣,在清河縣人的心裡,紮下了根。
如今再去清河縣,還能看到墨香閣的舊址,隻是早已改成了茶館。茶館牆上掛著幅新畫的鐘馗圖,是當地畫匠仿的,雖然不如老畫有神韻,但往來的茶客看見,總會念叨幾句當年的故事,說那老畫如何顯靈,如何護著一方百姓。
茶館老板是個年輕人,聽得多了,也學著老輩的樣子,每年除夕前把畫掛在門口三天。有孩子問他:“老板,這畫真能顯靈嗎?”
老板就笑著說:“信則有,不信則無。但你得記住,心裡有光,就不怕黑。”
這話,倒真有幾分當年周先生的意思。
喜歡九州民間誌請大家收藏:()九州民間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