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敢買,這是犯法的肉!”
正說著,村口傳來腳步聲。李三晃晃悠悠地走過來,他穿著件半舊的綢子褂,手裡搖著把扇子,看見掛著的牛肉,眼睛一下子亮了,嘴角勾起一抹笑,陰陽怪氣地說:“喲,這不是王小二嗎?能耐了啊,敢私殺耕牛了?不怕官老爺抓你去吃板子?”
王小二看見他,心裡的火“噌”地就上來了,攥緊了拳頭:“俺家牛被人割了舌頭,活不成了,殺了賣肉怎麼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活不成也不能殺啊!”李三提高了嗓門,故意讓周圍的人都聽見,“朝廷有規矩,耕牛就算病了死了,也得報官查驗,才能處置。你這偷偷摸摸殺了,就是犯法!我告訴你王小二,這事兒我可不能不管,我得去縣衙告你去!”
他說完,得意地瞥了王小二一眼,轉身就往縣城方向走,步子邁得輕快,像撿了個大便宜。
周圍的村民都愣了。有人說:“李三這是乾啥?跟小二吵過架,就盼著他倒黴?”
有人歎口氣:“這下怕是真要出事了……”
王小二心裡卻“咯噔”一下——不對!縣太爺說過,要是有人來告,就讓他去縣衙。難道……
他望著李三的背影,忽然明白了什麼,趕緊對弟弟說:“老五,看著攤子,俺去縣裡!”
李三一路跑到縣衙,氣喘籲籲地擊鼓。門房一看是他,趕緊通報。
包拯正在後堂看卷宗,聽說有人告王小二私殺耕牛,放下卷宗,道:“升堂。”
大堂上,李三“撲通”跪下,喊得比誰都響:“大人!小人要告王小二私殺耕牛,違反朝廷律法,請大人嚴懲!”
包拯坐在堂上,沒急著問話,先打量了他一番。這李三穿著體麵,手指白淨,不像是乾農活的,臉上帶著股得意勁兒,眼神閃爍,不像個真心告官,倒像等著看好戲。
“你說王小二私殺耕牛,可有證據?”包拯慢悠悠地問。
“有!有!”李三忙道,“小人親眼看見他在村口掛著牛肉賣,好多村民都看見了!他自己也承認殺了牛,還說牛活不成了——就算活不成,也不能私殺啊!這是藐視律法,大人您可不能輕饒了他!”
他說得唾沫橫飛,就等著包拯下令抓王小二。
包拯點點頭,又問:“你與王小二相識?”
“認識,一個村的。”李三撇撇嘴,“前幾天還因為點破事吵過架,不過小人可不是記仇才告他,小人是為了朝廷律法!”
“哦?”包拯的眼神冷了些,“你既與他同村,可知他為何殺牛?”
李三一愣,隨即道:“他說……說牛舌被割了,活不成了。可那是他自己說的,誰知道是不是真的?說不定是他自己想殺牛賣肉,編的瞎話!”
“編的瞎話?”包拯忽然提高了聲音,“那牛舌被割,鮮血淋漓,全村人都見了,怎麼是瞎話?你既在村口看見他賣肉,又與他同村,怎會不知牛舌被割之事?偏要跑來告他私殺耕牛,是何道理?”
李三被問得一噎,眼神慌了慌,強辯道:“大人,他牛舌被割,也該先報官,不能自己殺啊!小人是按律法辦事!”
“按律法辦事?”包拯冷笑一聲,猛地一拍驚堂木,“你可知,割人牛舌,致使牛不能存活,是什麼罪?”
“啊?”李三懵了,抬頭看著包拯,臉色一點點變白,“大人……您說啥?小人聽不懂……”
“聽不懂?”包拯盯著他,一字一句道,“王小二的牛舌被人割掉,那人就是想讓牛餓死,逼得王小二要麼看著牛死,要麼私殺耕牛犯法。而你,明知牛舌被割,卻偏偏抓著‘私殺耕牛’來告他——你為何如此清楚他會殺牛?為何如此急切地想讓他獲罪?”
李三的身子開始發抖,嘴唇哆嗦著:“我……我沒有……我就是……”
“你就是那個割牛舌的人!”包拯斷喝一聲,“你因前幾日與王小二爭執,懷恨在心,便趁夜割了他家牛舌,想害他!見他殺了牛,又以為抓到了把柄,跑來告官,想置他於死地!是不是?!”
這一聲喝,像炸雷似的,震得大堂嗡嗡響。李三嚇得“噗通”一聲癱在地上,臉色慘白如紙,汗珠子順著額頭往下淌,打濕了前襟。
“不……不是我……大人,真不是我……”他還想狡辯,可聲音抖得不成樣子。
包拯沒再跟他廢話,對左右衙役道:“來人!李三涉嫌割人牛舌,誣告良民,給我打二十大板,看他招不招!”
衙役們上前,架起李三就往堂下拖。李三一看要挨打,魂都嚇飛了,殺豬似的喊起來:“招!我招!是我割的!是我割的啊!”
包拯擺擺手,讓衙役停手。
李三癱在地上,哭喪著臉,把事兒全說了。前幾天吵完架,他越想越氣,覺得王小二老實可欺,就想報複。夜裡揣著把小刀,摸到王小二家牛棚,見牛拴著,就狠下心割了牛舌,以為神不知鬼不覺,等牛死了,王小二要麼吃啞巴虧,要麼殺牛犯法,怎麼都能出口氣。今早看見王小二殺牛賣肉,他心裡樂壞了,趕緊跑來告官,沒想到……
“大人,我錯了!我一時糊塗啊!求大人饒了我吧!”李三連連磕頭,額頭都磕出了血。
這時,王小二也趕到了大堂,正好聽見李三認罪,氣得渾身發抖,衝上去就要打他,被衙役攔住了。“李三!你個畜生!你賠俺的牛!”
包拯看著王小二,道:“王小二,你先退下。”又轉向李三,“割人耕牛舌頭,意圖害人,按律當杖責四十,賠償王小二損失。你可有異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三哪還敢有異議,隻顧著點頭:“沒異議!小人認罰!小人賠!”
包拯當即判了:“李三,杖責四十,即刻執行。限你三日內,賠償王小二耕牛一頭,若有拖延,加倍處罰!”
“謝大人!謝大人!”王小二“撲通”跪下,給包拯磕了個響頭,眼淚又下來了,這次是激動的,“大人真是青天大老爺啊!”
李三挨了四十板子,被人抬回了家,養了半個月才能下床。三日內,他不敢怠慢,把家裡那頭半大的牛牽到了王小二家,耷拉著腦袋,一句話不敢說。
王小二看著那頭牛,又想起自家死去的老黃牛,心裡不是滋味,可也知道,公道討回來了。他沒再為難李三,讓他走了。
這事很快傳遍了天長縣的十裡八鄉。老百姓都說,包縣令太神了,沒查多久,就把割牛舌的人揪出來了。有人問包拯是怎麼想到讓王小二殺牛引真凶的,包拯隻笑笑:“割牛舌者,必是與王小二有仇之人,其目的就是害人。他見王小二殺牛,必定以為有機可乘,會來告官,如此一來,便不打自招了。”
大夥兒聽了,都歎服:“還是大人心思細!這要是換了彆的官,說不定真把王小二打一頓,讓壞人得意了!”
從那以後,天長縣的老百姓更信包拯了。誰家有了委屈,不用人勸,自己就往縣衙跑,都說“找包大人,準能討到公道”。
包拯還是常往鄉下跑。有時路過王家村,會去看看王小二。王小二新得的那頭牛,被他養得壯壯實實,見了包拯,還會“哞”地叫一聲,像是打招呼。
“大人,多虧了您。”王小二每次見他,都要謝半天,“現在村裡人都知道,啥虧都能吃,公道不能丟——有您在,咱老百姓不怕受欺負了。”
包拯擺擺手:“不是我厲害,是公道自在人心。做了虧心事,總有露馬腳的那天。”他看著田埂上綠油油的麥苗,看著遠處扛著鋤頭的農人,眼神柔和,“我這官,就是為了讓大夥兒能安心種地,安心過日子。”
那天午後,陽光很好,照在田埂上,暖烘烘的。王小二牽著牛去犁地,牛蹄踩在泥裡,發出“噗嗤噗嗤”的聲響,清脆得很。狗蛋跟在後麵,撿著地裡的小石子,嘴裡哼著剛學的童謠:“包大人,清又明,斷案子,像天平……”
歌聲飄在風裡,掠過麥苗,傳到很遠的地方。而天長縣的人都知道,那段關於牛舌的往事,不隻是個案子,是藏在田埂裡的公道——隻要有像包拯這樣的官,那公道就像地裡的麥子,春種秋收,生生不息。
喜歡九州民間誌請大家收藏:()九州民間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