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硯台顯字_九州民間誌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社會文學 > 九州民間誌 > 第78章 硯台顯字

第78章 硯台顯字(1 / 2)

話說南宋理宗景定年間,臨安府清河坊裡,擠著百十來家鋪子。南頭挨禦街的地方,有間不起眼的硯坊,門楣上掛塊褪了色的木匾,寫著“墨韻齋”三個瘦金體字——那是坊主陳墨林的老伴兒柳氏早年寫的,筆鋒裡還透著幾分江南女子的秀氣。

陳墨林今年六十有三,背駝得像塊曬彎的竹板,雙手布滿老繭,指縫裡嵌著洗不淨的石粉墨漬,乍一看糙得像江邊的礁石。可隻要他拿起刻刀,手腕立馬穩得像老鬆根,尤其是右眼,雖左眼因常年伏案雕硯落了視物模糊的毛病,右眼卻亮得能看透石頭裡藏著的紋路。坊裡就他和徒弟小石兩個人,小石是他十年前從亂葬崗邊撿的孤兒,那時才六歲,如今已是個十五六歲的半大小子,眉眼周正,就是性子跳脫,總愛跟在陳墨林屁股後頭問東問西。

這年冬末,臨安總飄著黏膩的冷雨,雨絲打在硯坊的油紙窗上,沙沙得讓人心裡發沉。陳墨林坐在竹凳上,手裡攥著塊半成的歙硯,雕刀懸在石麵上半天沒落下——裡屋柳氏的咳嗽聲又密了,斷斷續續的,像被雨泡軟的棉線,揪得他心頭發緊。

“師父,王老漢送東西來了!”小石掀開門簾跑進來,褲腳沾了泥點,手裡拎著個布包,“說是從錢塘江灘上撿的怪石頭,非要塞給我,讓您瞧瞧。”

陳墨林“嗯”了一聲,目光還黏在裡屋的門簾上。小石見他沒心思,乾脆把布包往地上一倒,一塊黑黢黢的石頭滾了出來,約莫有巴掌大,表麵坑坑窪窪,還沾著些濕泥,看著比江邊的普通卵石強不了多少。

“瞧這醜樣,”小石用腳尖踢了踢石頭,“王老漢還說沉得很,我看就是塊廢石,不如扔了。”

“彆扔。”陳墨林終於挪開目光,蹲下身來。他先用袖口擦了擦石頭表麵的泥,指尖一觸,竟覺出幾分溫潤——尋常石頭冬裡摸著涼透骨,這石頭卻像揣過的暖爐,帶著點軟乎乎的溫度。他又用指節輕輕敲了敲,聲音悶悶的,不似凡石那般脆聲,倒像老竹根敲起來的響動。

正這時,門簾又動了,收破爛的王老漢探進頭來,臉上堆著笑:“陳老爹,瞧著還行不?這石頭我在灘上挖蚌殼時刨出來的,壓在泥裡不知多少年,摸著怪稀罕的,您要是要,給倆銅板就行。”

陳墨林摩挲著石頭上的細痕,忽然抬頭:“老王,五個銅板。這石頭我收了。”

“師父!”小石叫起來,“五個銅板能買倆夾肉炊餅了!這破石頭……”

“你懂什麼。”陳墨林打斷他,從錢袋裡數出五個銅板遞給王老漢,“石頭跟人一樣,皮相算不得什麼,得看內裡的成色。”

王老漢樂嗬嗬接了錢,揣進懷裡:“還是陳老爹有眼光!那我先走了,明兒再給您捎點新鮮的河泥——您雕硯台不是愛用河泥養石嘛。”

等王老漢走了,小石還在嘟囔:“再有成色,這模樣也賣不出去啊。”陳墨林沒理他,把石頭放進木盆裡,倒上井水浸著,“先泡三日,去去石腥氣。”說完,又扭頭看向裡屋,眉頭皺得更緊了——柳氏的咳嗽聲,好像又重了些。

柳氏是半年前倒的。入秋時一場急病,高燒不退,請來的郎中開了幾服藥,燒是退了,卻落下個咳喘的毛病,日漸消瘦,如今連下床都難。藥錢像個無底洞,把陳墨林攢了半輩子的積蓄都掏光了,最近幾服藥,還是他厚著臉皮跟巷口的藥鋪老板賒的。

“師父,”小石見他愁容滿麵,把剛買的炊餅遞過去,“李婆婆家的炊餅,還熱著,您吃點墊墊。”

陳墨林接過炊餅,卻沒胃口,掰了一小塊塞進嘴裡,嚼著像嚼木屑。他望著木盆裡泡著的黑石頭,心裡空落落的——年輕時他憑著一手好手藝,“墨韻齋”在清河坊也算小有名氣,官宦人家的子弟都愛來他這兒訂硯台。可他性子倔,不肯給管事的塞好處,也不肯在硯台上刻些俗豔的花紋討好權貴,漸漸的,生意就淡了。如今靠著給書院的學生雕些平價硯台,勉強糊口,哪想到柳氏又病了。

三日後,雨總算停了,天放了點晴。陳墨林把泡透的石頭從木盆裡撈出來,用細紗布蘸著水慢慢摩挲。紗布擦過石麵,發出沙沙的輕響,細小的石屑隨著水流落在盆底,沉澱成一層灰黑色的細泥。小石蹲在一旁看,越看越覺得沒意思:“師父,這石頭磨了半天,還是黑黢黢的,連個紋路都沒有。”

陳墨林沒說話,手上的力道卻穩得很。他雕了一輩子硯台,什麼樣的石頭沒見過?端硯的“魚腦凍”、歙硯的“金星”、洮河硯的“鴨頭綠”,可從沒見過這般質地的石頭——磨掉表層的粗皮後,內裡竟泛著淡淡的青暈,像雨後初晴的天空,藏著點透亮的光。

磨到暮色四合,陳墨林點上一盞油燈。昏黃的燈光落在石頭上,他正想換塊更細的砂紙,忽然見石麵的水跡裡,隱隱約約浮出兩個淡青色的字,像初春剛冒頭的草芽兒,嫩得能掐出水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師父,您看啥呢?”小石湊過來。

陳墨林的心猛地一跳,手抖了一下,紗布差點掉在地上。他趕緊用袖口擦了擦眼睛——不是眼花!那字清清爽爽的,是“春和”二字,筆鋒輕軟,竟有幾分柳氏寫字的模樣。

“春和……”陳墨林喃喃著,鼻子一酸,老淚“吧嗒”一聲滴在石麵上。這倆字,柳氏在世時最愛說。每逢清明前後,她總愛坐在作坊門口的竹椅上,看著巷子裡的柳樹抽芽,手裡撚著針線,念叨著“春和景明,日子該亮堂起來了”。那時候日子雖不富裕,卻暖融融的,如今柳氏臥病在床,氣息奄奄,這石頭上竟顯出她的話來。

“師父,您咋哭了?”小石慌了,趕緊遞過布巾。

陳墨林擦了擦臉,指著石麵:“你看,那是什麼?”

小石湊得更近了,眼睛瞪得溜圓:“字!石頭上有字!‘春和’……還有呢?”

水跡慢慢乾了,那兩個字也漸漸淡去,最後沒了蹤影,隻留下光滑的石麵,像什麼都沒發生過。小石揉了揉眼睛,以為是燈光晃的:“沒了?剛才明明有字啊!”

“水。”陳墨林聲音發顫,拿起瓢往石麵上澆了點井水。水跡漫開,那“春和”二字又顯了出來,這次更清晰了些,旁邊還多了個“景”字,湊成了“春和景”。

“真有字!”小石跳起來,“師父,這是塊神石啊!”

陳墨林沒說話,盯著石麵上的字,心裡翻江倒海。他想起年輕時和柳氏初識的模樣——那年他才二十歲,在蘇州的硯石集市上擺攤,柳氏跟著父親來買硯台,穿件月白的布裙,站在他攤前,指著一塊端硯問:“掌櫃的,這硯台能刻‘春和景明’嗎?”他當時看愣了神,連說“能能能”,後來才知道,那是她母親生前最愛寫的詞。

夜深了,小石睡下了,陳墨林還守在作坊裡。他把那石頭放在燈下,一遍遍澆水,看著“春和景明”四個字慢慢浮現,又慢慢消失。每次顯字,他都覺得柳氏就在身邊,坐在竹椅上,笑著看他,眼裡的光像油燈的火苗,暖得他心口發疼。

第二日一早,“墨韻齋”有塊石頭能顯字的消息,就像長了翅膀似的,在清河坊傳開了。先是隔壁賣胭脂的王婆跑來看熱鬨,陳墨林澆了水,“春和景明”四個字一顯出來,王婆驚得手裡的胭脂盒都掉了:“我的娘哎!真是神硯!陳老爹,這是柳嫂子顯靈了吧?”

接著,巷子裡的街坊鄰居都來了,擠在硯坊裡,把小小的作坊堵得水泄不通。有人說這石頭是龍女的眼淚變的,有人說陳老爹積了德,神仙送他的寶物,還有人提議讓陳墨林把石頭賣了,換些錢給柳氏治病。

陳墨林隻是笑著搖頭,把石頭小心地收進木盒裡:“不賣,這是柳氏給我的念想。”

可這消息,還是傳到了張胖子耳朵裡。

張胖子本名張屠,在清河坊北頭開了家“聚寶硯齋”,仗著會奉承知府衙門的管事,搶了不少生意。他早年曾想拜陳墨林為師,偷學手藝,被陳墨林拒了,從此就記恨上了,處處擠兌“墨韻齋”,背地裡總叫陳墨林“老頑固”“窮酸鬼”。

這天午後,張胖子搖著把畫滿俗豔牡丹的團扇,帶著兩個精壯的夥計,大搖大擺地闖進了“墨韻齋”。他穿著件油光水滑的青綢短褂,肚子挺得像個圓鼓,一進門就嚷嚷:“陳老鬼,聽說你得了塊能顯字的神石?拿出來讓爺瞧瞧!”

陳墨林正在給柳氏熬藥,聞言皺起眉頭:“張掌櫃,我這是小作坊,容不下您這尊大佛,請回吧。”

“嘿,你還擺上譜了?”張胖子一把推開上前阻攔的小石,走到櫃台前,三角眼掃來掃去,“不就是塊破石頭嘛,裝什麼寶貝?我告訴你,識相的就交出來,爺給你十兩銀子,夠給你那病老婆抓幾服藥了。”

“你胡說!”小石氣得臉通紅,抄起牆角的刨子,“不許你罵我師母!”

“小兔崽子,還敢跟爺叫板?”張胖子身後的夥計上前一步,伸手就要抓小石。陳墨林放下藥勺,擋在小石身前,眼神冷得像冰:“張屠,我敬你是同行,彆太過分。那石頭是我的念想,給多少錢都不賣。”

“念想?”張胖子嗤笑一聲,“窮得都快揭不開鍋了,還談念想?我看你是敬酒不吃吃罰酒!”他使了個眼色,兩個夥計就要動手搜。陳墨林急了,轉身就往內屋跑,想把石頭藏起來。可張胖子跑得比他還快,一把抓住他的胳膊,狠狠一拽,陳墨林踉蹌著摔倒在地,手肘磕在門檻上,疼得鑽心。

“師父!”小石撲過來,抱住張胖子的腿,“放開我師父!”


最新小说: 我從地獄歸來 全球警報:天命反派出獄了! 雨夜狂風 都市乞丐小醫仙 都市冥王回歸 冰汽領主:主教剛上任 今天也沒有被顧客吃掉 你犯賤我發癲!真千金爆火娛樂圈 我靠,女主怎麼有追追啊 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