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嶷山地處寧遠、江華、藍山三縣交界處,縱橫百多公裡,山峰連著山峰,好似綠色的浪頭,支撐著重重疊疊的碧藍的山巒,起伏洶湧,一直向遠遠的天際滾滾而去。境內舜源、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樓、石城、朱明、瀟韶等石,便是九嶷山旋風劍派曆代掌門人之居所。
很多年以前,神州之始祖之一的舜帝駕著木輪車至湘南巡狩,不幸路崩車陷,頃覆於絕崖石壁,葬於九嶷山中,故有“天下萬山朝九嶷”之說。
九嶷山風景秀麗,岩洞奇特,數千年來,無數騷人墨客親臨九嶷,拜謁舜帝寢陵,也許托上古先帝之靈氣,集江南名勝之精英,得以自古至今獨領風騷。
“湘水流,湘水流,九嶷雲物至今愁,若問二妃何處所,零陵芳草露中秋。”
這是唐代大詩人劉禹錫所寫的《瀟湘神》,表現了詩人對先帝及二妃的懷念,以及對九嶷山神秘的向往。
馬福益與龔劍雷快步地走上山去,峭壁曲折小徑乃馬福益早已熟悉的,況且自下山後的十多年間,奔走在江湖崎險的狹道上,腿功腳力比昔日更健,走起來若履平地,龔劍雷更是如此,這許多年來的朝朝暮暮在山上山下的各處岩洞中奔走如飛,品嘗過各處泉水,他雖然覺得有點疲勞,但他緊跟在馬福益身後,也顯得那輕鬆自如。
二人直衝三分兀峰頂而去。
九嶷頂峰,肅然挺立,一幢古宇座落峰頂,門檻上高懸著“九嶷古刹”四個字。山上有點寂靜,不時傳來鳥雀的叫聲,那雀鳥的聲音叫得含蓄模糊,揣度不出是憂是喜。古宇門前無一人影,灰黑色的大門緊閉著,卻沒有上鎖。
二人來到門前,略喘了口粗氣,又稍微徘徊了一陣,也不見裡麵有絲毫動靜。龔劍雷欲上前敲門,馬福益連忙製止道:“你下山時,師祖可曾吩咐過什麼?”
“侄兒下山時,師祖隻說了,快點找師伯上山,彆的什麼也沒說。”
馬福益低頭看腳下,那太陽光投下的身影在東側延伸了二、三尺長,見是夕陽淡淡,他料想師父也該醒了,卻怎麼不見動靜,便又問道:“平日這裡可有人來往?”
“有,但隻在古刹外麵走動!”
九嶷古刹乃潔淨之地曆代先師之居所,任何人不得擅自入內。
咣當一聲響,古刹的黑漆大門打開了,從裡麵走出一個白發蒼蒼的老童,雙手在胸前合什道:
“閣下可是回龍山忠義堂馬福益?”
馬福益認得此人乃師父貼身侍者,忙還禮道:“啟稟老師伯,晚輩正是!”
“令師正在後殿等你,已幾天了。看上去,他很著急的!”白發老童說罷,枯瘦的手一揚,再向前一伸作請字狀。
馬福益在山上學藝九年,從未進過九嶷古刹,他望了一眼白發老童,怯生生地問:“我也能進去麼?”
“當然可以!”
馬福益仍是猶豫了一會,不肯舉步向前。他知道若非本派掌門和貼身侍者是不能進去的,否則就有侮辱先師之罪。
“快進去吧,令師等得急了!”白發老童催促道。
馬福益又望一眼站在一旁的龔劍雷。
龔劍雷也似乎等得有點焦急,連忙在一旁說道:“師祖定有急事找你,快進去吧!”
馬福益伸出手在白發老童身前一伸,作請字狀。
白發老童轉過身望著龔劍雷道:“公子的任務完成了,可以下去了!”
龔劍雷躬身施了一禮道:“晚輩知道了,就此告退。”說完走下山去了。
白發老童走進大門,馬福益緊跟其後,二人穿過院內麻石鋪成的小徑,又走進一幢大殿。大殿內寬敞輝宏,正上方有六尊泥塑雕像,不用問那是前六代旋風劍法的掌門人,馬福益忙跪於地,俯首叩拜,口中喃喃地說道:“晚輩馬福益拜謁各位祖師!”
穿過正殿,白發老童領馬福益來到後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