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隨著高聲吟唱聲,官路上轉出一個道人,頭綰兩枚鬅鬆雙丫髻,一身青黑短道袍,腳穿麻鞋。八尺身高,甚是魁梧雄壯,背上一把三尺牛皮套無鐔道士劍,腰間掛著一個黑黝黝的水囊,還纏著一個人頭大小的軟皮革囊,左手腕上兩隻鐵環兒。一邊唱,一邊用右手三根指頭旋轉舞動著一根鴨蛋粗,七尺長紫黑哨棒,發出嗚嗚的劈風聲。
祭拜了朱孝子後,俺又琢磨著要去虞姬墓憑吊一番。
遊曆江湖嘛,哪有那麼多活著的好漢在你眼前晃蕩?這些好漢越想找就越難找,還不如去瞻仰憑吊一下那些古代的好漢。說不定在路上走著的時候也就遇上好漢了。
俺前世可能文武雙全,讀了不少書,腦子裡有貨。
《史記》記載當年項羽在垓下,四麵楚歌。項羽有美人名虞,常幸從,有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忼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餘人耳。項王至陰陵,迷失道,陷大澤中。項王乃複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人。”
那寫書的司馬遷沒有記錄說虞姬在垓下就拔劍自殺了,當然“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這句讓人也無限遐想,一般人肯定認為隻有虞姬死了他才哭了。
但是項羽是悲歌忼慨,悲歌罷而泣很正常,哭有三樣哭:有淚有聲謂之哭,有淚無聲謂之泣,無淚有聲謂之號。如果虞姬此時死了,項羽就不隻是泣了,必須是哭了。
連後世的呂布都能背女突圍,何況霸王。
而且呂布背女突圍這很可能就是在學霸王,兩個被稱為婦人之仁的莽夫,必然有些東西是相通的。
俺認為東城這座廢城,那裡才是霸王真正的彆姬處。
項羽和虞姬自垓下突圍,虞姬也是很能殺人的。
虞姬,姓龍名虞,是龍且的姐姐,家傳的好武藝。
從垓下一路到了東城,手下八百人縮減到了二十八人,估計此時虞姬已經被敵殺死成了屍首或傷重瀕死,總之虞姬死在這裡埋在這裡。
項羽真正絕望了,要做最後困獸之鬥了,在那裡他已經有了自殺的念頭,因為確實已經無力突出重圍了。項羽自己率領二十八個勇士開始了最後的殺戮,多殺一人是一人,直到殺不動為止!
俺武二不好女色,但俺也從不看輕女人。俺認定的老師碧霞元君也是女子。
霸王項羽好女色也就好了,人間隻此一位霸王。俺敬他是條好漢,敬他武力絕倫。
俺也敬龍虞剛烈。
項羽為什麼不肯過江東!
一來他已經想到江東子弟絕不可能再繼續跟他身後作戰了,項氏一族裡的人都不跟他一條心了,都跑劉邦那裡去了。
二來自己的老婆就死在江這邊,他要在這邊陪著她!
“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裡,不忍殺之,以賜公。”《史記》說,項羽先把烏騅送給了烏江亭長,自己步戰到無力殺人了才自殺。
婦人之仁是項羽的最大缺點,但是對他自己人卻是最大的優點。烏騅馬可以活著,可以贈人,因為他希望它活著!他希望自己老婆也能活著,但沒活下來,他自己還活著也沒有意思了,所以他殺了自己陪著!
若是俺,俺也一樣!
俺未進天長縣城裡麵,小小縣城都差不多,三街六巷七十二拐的,看多了就沒有新奇之處了。
俺轉向去往定遠,那座已經廢棄的東城在定遠南麵,廢城城西北六十裡的五峰山麓,虞姬墓在那裡。俺腦子裡有這樣的信息,俺又都找人問過了。
離開縣城三十裡後,官路上獨行的人又變的罕見了,十數人結伴持械而行是最基本的。
都說出外二十裡地不用帶乾糧,能找到賣吃的所在的就是盛世。
俺這裡既算是盛世也不算是盛世。
吃的,能買到,好大的饅頭加黃牛肉!你說算不算盛世?
人離鄉則賤,一個人離開家鄉踏上旅途就成了一個物件兒,成為陌生人的潛在獵物。
車船店腳牙,無罪也該殺。這車、船、店、腳,承接了旅途之人的食、住、行,卻處處險惡,步步殺機,輕者謀財,重者連人帶命都一起要了。
這車、船是載旅人行路的,卻常常車走到僻靜處,船行到河中央,就來個綁架勒索,財和命,讓你選,圖的就是既謀財又害命。
聽說宋公明帶上梁山的有一位就是在揚子江心做板刀麵和餛飩的,叫什麼船火兒張橫。餛飩就是被劫財者自己主動跳江,板刀麵就是被劫財者挨上一刀,被張橫剁江裡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