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諾德蘭師著實不佳。幾周內,部隊第二次穿越什切青,而這次是向西行進。在這座飽受轟炸摧殘的城市裡,蘇軍炮兵緊接著英美轟炸機方隊的破壞行動,繼續對其進行著打擊。街上行人寥寥,大多是平民,而士兵的身影卻隨處可見。應對紅軍進攻這座城市的準備工作正如火如荼地緊張進行著。炮兵陣地在公園裡被匆忙挖掘出來,街道上也挖出了一個個散兵坑。
重型卡車被停放在街道交叉口,以便在關鍵時刻充當路障。裝甲車被巧妙地埋入地洞,火炮和迫擊炮也被陸續運到廢墟中的預設陣地。威爾斯隻是機械地看著這一切,眼神中既沒有熱情的光芒,也沒有絲毫活力。實在是缺乏力量了。誠然,在前線時,也曾多次感到疲憊不堪,但那時緊張的氛圍以及死亡威脅,如同興奮劑一般,支撐著繼續前行。
而此刻,當脫離了“死亡之口”,神經一放鬆,才真切地意識到自己究竟有多麼疲憊。胳膊和腿仿佛被灌入了鉛塊,沉重得抬不起來,臉和身體的每一處都酸痛難耐。精神上的疲憊更是明顯,威爾斯甚至無法連貫地進行思考,做出清晰的觀察,更無法冷靜地反思。這種疲憊以一種徹底的冷漠形式表現出來。
半履帶車上的乘員們無精打采地癱坐在座位上,車輛突然轉向時,他們被搖晃得前俯後仰。即便撞到了堅硬的車側,他們也依舊沉浸在恍惚的睡眠狀態中。每個人,尤其是車輛的駕駛員和指揮官,都必須拚儘全力,才能帶領這長長的車隊抵達安全地帶。
烏索夫,這是什切青以西一個地方的名字,師的後勤部隊就駐紮在此。行軍縱隊在此地分散開來,團和連被分配到不同的營地。排和小組則在一個大農場前的編隊區,冷漠而機械地各就各位。威爾斯還得負責指揮士兵們安排白天的工作,以及關於宿舍分配等各類事宜。
奧得河上遊的情況看起來更加危險了。現在東線的的整個防禦都依賴於奧得河的陣地。蘇聯紅軍向奧得河灣和法蘭克福之間的地區推進了龐大的兵力,並開始在不同地點試探前進。
當德軍開始察覺到麻煩時,並調集了儘可能規模最大的防禦部隊。例如,他們從什切青地區增援了那些在最危險的地方麵對俄軍的陣地。諾德蘭師屬於被派往南方的部隊之一。現在整個師奉命部署在施韋特市附近,該市正好位於奧得河大拐彎處。部署完畢後,在春光明媚的天氣裡,威爾斯還得指揮士兵立即開始挖掘和修築陣地。留在當地的少數平民自願前來幫助,無論男女。儘管當時才三月底,但天氣卻像七月一樣炎熱。
漸漸地,威爾斯從其他一路殺回來的部隊那裡聽說了一些奇怪的事情,這些事情清楚地表明,俄國人現在孤注一擲,試圖用一次強大的打擊來結束一切。
而且廣播裡麵還經常播報了,那些轟動性的武器投入使用,而戰爭將因此呈現出全新的麵貌。新型噴氣式戰鬥機遠勝於英美兩國最精良的飛機,它們已經投入戰鬥,並給對方的轟炸機造成了重大傷亡。威爾斯知道,更糟糕的事情即將發生。
這隻是時間問題,幾個月的問題嗎?彆說贏得幾個月的喘息?麵對如此龐大的兵力,還能抵抗足夠長的時間嗎?在數量龐大的坦克、火炮和飛機的支援下,蘇軍現在不分晝夜,向柏林方向發起進攻。
在西線,其他的盟軍正以驚人的速度從背後席卷而來。在那裡,肉搏戰之類的場麵根本不會發生。一支機器大軍猛攻而來,打破了勇敢但精疲力竭的守軍的薄弱防線。他們不願冒任何不必要的風險。每一條需要攻占的防線,哪怕隻是一些小型野戰工事和戰壕,儘管隻有數百名守軍,他們都會先派出無數架轟炸機,把整個區域翻個底朝天。
然後,同樣多的戰鬥機也來了,用機槍和火箭清理彈坑。與此同時,炮火也會落在這片不幸的小塊土地上。直到這時,坦克才成群結隊地開過來。守軍留下的,或許隻是一些孤零零的人,在盟軍步兵推進占領這片區域時,幸存者幾乎無法舉起雙手了。
還能堅守陣地嗎?或者說該怎麼跳“船”逃離這裡?威爾斯看著士兵赤裸上身,汗流浹背,在烈日下努力改善防禦工事,焦慮的情緒縈繞心頭。這個在腦海、懸而未決的問題,讓他焦躁不安。即使在戰壕裡視察,即使在日益頻繁的警戒演習中,即使在休整期間,即使在睡夢中,也始終如一。
當然,人民衝鋒隊確實能充當最後的後備力量,然而他們的狀況也不容樂觀。裝備極其簡陋,隊伍成員主要是年紀較大的士兵,早已沒了年輕人那般充沛的體力和頑強的毅力。更為關鍵的是,他們嚴重缺乏炮火與空中支援。即便是裝備精良的黨衛軍,僅憑手中的機槍、“鐵拳”火箭筒、迫擊炮以及反坦克炮,在蘇軍麵前,又究竟能取得什麼實質性的成果呢?
現在所麵對的,是一個無比龐大的敵人,他們擁有數以萬計的大炮,數千輛坦克,還有那威力驚人的斯大林管風琴,更有源源不斷的戰鬥機。還沒等威爾斯休整完畢,防線便已經被再次攻破,俄國人如潮水般踏上了西方國家核心地帶的土地,一舉突破了最後一道天然的邊界屏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布爾什維克的突擊隊在兩個方向上各自推進了數公裡之後,便以驚人的速度開始搭建橋梁。不過,他們的行動很快就被迅速部署的預備隊成功阻止。傍晚時分,橋上架起了探照燈,借助著那明亮的燈光,俄國的工兵們爭分奪秒地完成了架橋工作。然而,此時的東線戰場對德國空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可德國空軍卻正疲於與來自西線的戰鬥轟炸機展開殊死鬥爭。
既然俄軍的突破已然成功,那整個奧得河前線就是絕境了!諾德蘭師憑借著行動迅速且作戰成果顯著的優勢,成為了被緊急調遣至這一危險地區的部隊之一。此刻,威爾斯也接到了緊急命令——後撤並摧毀橋頭堡。隻要諾德蘭師能發起攻擊,便有機會在敵人將橋頭堡牢牢掌控之前,將他們一舉趕進河裡。
整整一夜,半履帶車裡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前行,車速絲毫不減。威爾斯在駕駛員旁邊,指揮車輛行駛,畢竟在這漆黑的夜裡,他們幾乎看不到任何路況。威爾斯隻能憑借對道路轉彎方向的預判,輕輕地拍打著駕駛員的肩膀來傳達指令。
在那轟鳴作響的半履帶車裡,氣氛格外寂靜,沒有人開口說話,唯有各駕駛員右側戴著耳機裡,會時不時出現威爾斯下達的指令。倘若威爾斯稍微轉動一下波長旋鈕,便能聽到奧得河對岸蘇軍指揮官發出的命令。
喜歡重生二戰填線散兵請大家收藏:()重生二戰填線散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