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透過玻璃窗灑進辦公室,劉好仃坐在桌前翻看手中的測試報告,臉上帶著一絲難得的輕鬆。上一回樣品測試成功後,團隊士氣大振,連帶整個車間都多了幾分活力。他合上報告,輕輕歎了口氣,心想:是時候往前再走一步了。
“小李。”他朝門口喊了一聲。
“在!”助理小李幾乎是瞬間冒了出來,手裡還端著剛泡好的茶。
“把會議室收拾一下,十點開會。”
“明白!”小李放下茶杯,轉身就跑。
會議桌上很快擺好了地圖、客戶名單和調研計劃草稿。劉好仃看著手頭有限的時間和龐大的調研範圍,眉頭微皺:“深圳本地加上周邊城市,總共二十家重點客戶,我們隻有一周時間。”
王海撓了撓頭:“這安排得也太緊了吧?”
“不緊不行。”劉好仃翻開筆記本,“新產品能不能賣出去,關鍵就在這幾天。你們負責聯係客戶,我來安排路線。”
大家開始分工,氣氛緊張卻有序。小李一邊記錄一邊嘀咕:“劉哥,那個老張真要見嗎?聽說他上次可沒給咱們留情麵。”
劉好仃笑了笑:“正因為他不留情麵,才更要見。知道問題在哪,才能改。”
他在本子上寫下“老張”兩個字,又用紅筆圈了起來。那是一個大型建築公司的采購負責人,曾毫不客氣地指出他們舊產品的種種不足。劉好仃記得那天老張說:“你們的玻璃隔音差、耐熱低,我買回去不是裝窗戶,是裝隱患。”
如今,新樣品已經通過所有測試,性能提升不少。但劉好仃心裡清楚,真正決定成敗的,不是實驗室裡的數據,而是市場上的反饋。
會議結束時,已經是中午。劉好仃走出會議室,陽光正好打在他身上,暖洋洋的,像給信心鍍了層金邊。
接下來的兩天,團隊分頭行動,打電話、發郵件、上門拜訪,忙得腳不沾地。然而現實比想象中更難纏——三家重點客戶裡,兩家直接婉拒,一家態度模糊。
“劉哥,那邊說最近項目多,實在抽不出時間。”小李一臉無奈地彙報。
“你跟他說,我們這次的產品是根據他們的需求專門優化的。”劉好仃接過電話,“讓我來試試。”
他撥通號碼,語氣誠懇:“您好,我是深圳玻璃廠的劉好仃。這次我們做了不少改進,想請您親自看看。如果方便的話,還可以提供樣品試用。”
對方沉默了幾秒,似乎在權衡什麼。
“您還記得去年我們那批產品嗎?”劉好仃繼續道,“當時您提的建議,我們都記住了。”
電話那頭傳來一聲輕笑:“我記得。你們那次確實讓我挺失望的。”
“所以這次,我們不想再讓您失望。”劉好仃笑著說,“哪怕隻是一次十分鐘的見麵,我們也願意。”
最終,三家人全部答應接待。掛斷電話後,小李鬆了口氣:“劉哥,你是怎麼做到的?”
“做人做事,彆怕被拒絕,關鍵是讓彆人看到你的誠意。”劉好仃拍拍他的肩膀,“去準備資料吧,明天出發。”
第二天一早,劉好仃帶著王海和小李驅車前往第一家客戶公司。路上陽光明媚,車窗外的風景飛速倒退,像是催促他們趕緊趕路。
到了客戶大樓,前台小姐熱情引導他們進入會議室。客戶代表是個穿著西裝的年輕人,看起來三十出頭,神情略顯冷淡。
“你們的產品,我們之前了解過。”他開門見山,“但說實話,我們對之前的體驗不太滿意。”
劉好仃點點頭,沒有辯解,隻是拿出一份測試報告:“這是我們最新一批樣品的數據,您可以看看。”
年輕人翻了幾頁,眼神略微動了一下:“這個透光響應速度……比市麵上的快不少?”
“是的。”劉好仃指著圖表解釋,“而且結構穩定性也經過極端環境測試,形變控製得很好。”
“聽起來不錯。”年輕人頓了頓,忽然問,“不過你們的產品能抗高溫嗎?”
這個問題讓劉好仃心頭一震。他知道這是個試探,也是個提醒。上一次失敗的教訓,不能忘。
“我們的耐熱極限是750c,持續十分鐘沒問題。”他答得乾脆,“如果您需要更高標準,我們可以進一步調整。”
年輕人點了點頭,沒再多說什麼。會談結束後,他遞過來一張名片,在背麵寫了幾個字:“建議增加智能語音控製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