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接過來一看,忍不住笑了:“謝謝您的建議。”
回到車上,王海忍不住問:“劉哥,客戶說的那些要求,咱們都能滿足嗎?”
“有些能,有些還需要研究。”劉好仃靠在座椅上,“但重要的是,我們要讓他們知道,我們在聽。”
三天下來,他們跑了五家客戶,收集了十幾條反饋意見。有人提出希望增強隔音性能,有人關心運輸過程中的保護措施,還有人提到價格敏感的問題。
晚上回到辦公室,劉好仃打開電腦,開始整理這些信息。小李站在旁邊看著屏幕,嘟囔道:“感覺客戶要的東西太多了,咱們哪做得過來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做不過來也要聽。”劉好仃敲著鍵盤,“他們說得多,說明在乎。要是沒人提意見,那才是真的完了。”
他將客戶需求分類標注,發現“價格敏感型客戶”占比超過六成,便在旁邊畫了個問號。
“劉哥,這問號是什麼意思?”小李好奇。
“意思是,我們得想想,怎麼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把成本壓下來。”劉好仃抬頭看了他一眼,“你覺得呢?”
小李沉思片刻,點頭:“嗯,有道理。”
夜色漸深,辦公室隻剩下鍵盤敲擊聲和偶爾翻紙的聲音。窗外的城市燈火明亮,像是無數雙眼睛在注視著他們的努力。
第二天上午,劉好仃召集團隊開複盤會,把這幾天的走訪情況一一梳理。
“客戶普遍關注的三個核心點:一是性價比,二是功能性,三是售後保障。”他指著白板上的總結,“我們需要在這些方麵做出回應。”
王海翻著手中的筆記:“那智能語音控製這塊兒,咱們要不要考慮?”
“可以研究。”劉好仃回答得很乾脆,“不過現在先集中在已有的技術基礎上優化。”
會議進行到一半,小李突然舉手:“劉哥,有個事我想說。”
“你說。”
“昨天那家客戶,好像特彆在意高溫性能,問了兩次。”
劉好仃一聽,立刻回憶起那個畫麵。那位客戶雖然表麵冷靜,但話語間透露出一種隱隱的擔憂。他低頭翻出當時的訪談記錄,果然發現對方反複提到了高溫環境下玻璃的表現。
“這不是巧合。”劉好仃若有所思地說,“可能他們正在做一個高溫地區的新項目。”
王海恍然大悟:“難怪!”
“那我們就得提前準備。”劉好仃站起身,走到窗邊,“把這部分數據再細化一遍,尤其是溫控波動對性能的影響。”
他想起前幾天整理報告時,曾在舊實驗日誌裡看到一句話:
“若溫控波動超±5c,折射率將失衡。”
那一刻,他隻是隨手記下,但現在,這句話的意義變得清晰起來。
“劉哥,你在想什麼?”小李湊過來問。
“我在想,我們是不是漏掉了一個很重要的細節。”劉好仃望著窗外的天空,“也許,這才是客戶最擔心的地方。”
夕陽西下,辦公室被染成一片溫暖的橘紅色。劉好仃坐回椅子上,繼續整理報告。他一邊寫,一邊在文檔末尾標出一個關鍵詞:
“溫度敏感型應用場景”。
他不知道這個詞會不會成為下一步研發的重點,但他知道,隻有真正走進市場,才能看清方向。
窗外,風輕輕吹過,帶來初夏的氣息。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