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玻璃廠辦公樓三樓的走廊上,手裡端著一杯剛泡好的濃茶。窗外陽光明媚,可他的眉頭卻始終沒有舒展。從上周開始,訂單像雪片一樣飛來,不僅壓垮了客服係統,連倉庫都快成了臨時打包站。
“老劉!”小李氣喘籲籲地跑過來,“最新數據出來了,今天又有三十多單海外訂單進賬,而且……”他頓了一下,“生產部說設備已經超負荷運行,再這麼下去,怕是要出問題。”
劉好仃接過平板,目光掃過那串不斷跳動的數字。訂單數量還在上漲,但完成率已經開始下降。他知道,這不是個好消息。
“走。”他說了一聲,徑直往車間走去。
車間裡機器轟鳴,空氣中夾雜著金屬摩擦的味道和工人們此起彼伏的交談聲。流水線上的節奏比以往更快了些,工人臉上也多了幾分疲憊。劉好仃走到質檢台前,隨手拿起一件成品,對著光檢查邊緣處理是否到位。
“怎麼樣?”他問一旁的老張。
“還行,不過最近出錯率有點高。”老張擦了把汗,“大家連續加班一周了,手都有點抖。”
劉好仃點點頭,沒說話,繼續往前走。車間角落裡,一台老舊的切割機靜靜趴在那裡,表麵落滿灰塵,像是被遺忘多年的老朋友。他停下腳步,盯著它看了幾秒,心裡忽然有了點想法。
回到辦公室後,他立刻翻出近一周的生產報表,一頁頁仔細查看。故障次數、產出效率、人員排班……每一項數據都在告訴他一個事實:產能已經觸頂,再不調整,後果不堪設想。
中午飯都沒吃,他就召集管理層開了緊急會議。
會議室裡氣氛有些凝重,銷售主管小王率先開口:“我們不能再接新訂單了,否則交貨期根本跟不上。”
“不行!”技術組的小陳立刻反駁,“現在正是市場熱度最高的時候,如果這時候縮手縮腳,客戶會以為我們實力不夠。”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會議室裡的火藥味越來越濃。
劉好仃一直沒說話,直到大家聲音漸弱,他才緩緩開口:“我們現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接單,而是怎麼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儘可能多地完成訂單。”
他打開投影儀,屏幕上是一張清晰的圖表:“目前產能已到極限,設備故障率每天兩次以上,工人效率下降15。如果我們強行加壓,隻會適得其反。”
他頓了頓,環視一圈,“我的建議是——穩住現有產能,優先處理大客戶訂單,暫緩小批量訂單接收。”
會議室裡安靜了幾秒,隨後有人點頭,有人皺眉。
“那海外市場怎麼辦?”財務主管小心翼翼地問。
“海外市場不能丟,但我們也不能貪多嚼不爛。”劉好仃語氣堅定,“先穩住核心客戶,等我們調整好節奏,再逐步放開。”
這番話讓大家陷入了沉思。
“其實……”角落裡傳來一個年輕技術員的聲音,“我們可以考慮引進一些自動化設備,提高效率。”
劉好仃眼睛一亮:“這個建議不錯,回頭我們重點研究一下。”
散會後,劉好仃留下廠長聊了一會兒。
“你真打算擴產?”廠長看著他,眼神裡帶著一絲猶豫。
“必須擴。”劉好仃點頭,“現在不是保守的時候,錯過這次機會,下次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
他拿出一份自己連夜整理的數據表,“你看,如果維持現狀,三個月最多能完成八千件;但如果增加一條輔助線,產量可以提升40,利潤也能翻倍。”
廠長沉默了好一會兒,最後歎了口氣:“你先做計劃書,下周開生產協調會。”
走出會議室時,已經是傍晚。劉好仃站在廠區門口,看著物流車一輛輛駛出,心裡五味雜陳。
他知道,現在的玻璃廠就像一隻剛剛起飛的鳥,風很大,飛得很辛苦,但也正因為如此,才值得堅持。
第二天一大早,他又來到車間,親自監督設備檢修情況。
“劉哥,老切割機我們試過了,還能用。”小張一邊調試一邊彙報,“不過得找人清理一下,還有幾個零件可能需要更換。”
“那就換。”劉好仃乾脆地說,“先修好它,哪怕隻能多撐一個月也好。”
“明白了!”
工人們乾勁十足,車間裡又恢複了忙碌的節奏。
中午吃飯時,劉好仃坐在食堂角落,看著一群年輕人圍在一起邊吃邊笑。他突然想起昨天那個年輕技術員的話。
“引進自動化設備……”他在心裡默默重複了一遍。
這確實是個方向,但眼下最重要的,還是先把眼前的難關挺過去。
手機震動了一下,是銷售部發來的消息:
【東南亞一家大客戶確認首批訂單,要求兩周內交付】
劉好仃放下筷子,站起身,朝辦公室走去。
他知道,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