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五天,團隊已經初步整理出了一份詳儘的技術調研報告。
“我們現在掌握了十幾種可能適用的環保技術。”小李拿著彙總表彙報,“包括廢氣淨化係統、廢水循環利用裝置、餘熱回收設備等等。”
“聽起來不錯。”劉好仃接過報告,“但這些技術到底適不適合我們,還得聽聽專家怎麼說。”
於是,他們開始聯係行業內有經驗的環保專家。
第一個聯係的是市環保協會的陳教授。對方聽完他們的需求後,爽快答應了見麵時間。
“你們能主動來找我們谘詢,說明是真的想做好這件事。”陳教授笑著說道,“現在很多企業都是等出了問題才想到整改,你們這是未雨綢繆。”
“我們沒那麼多資本試錯。”劉好仃實話實說,“所以希望一步到位。”
陳教授仔細看了他們的調研報告,然後指著其中一項技術說:“這個餘熱回收係統,我覺得特彆適合你們。玻璃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高溫廢氣,如果能回收這部分熱量用於預熱原材料,不僅能減少能源浪費,還能降低成本。”
“聽起來很理想。”小李眼睛一亮,“但我們廠的生產線布局比較緊湊,安裝會不會有困難?”
“這要看具體設計。”陳教授點點頭,“我可以幫你們聯係一家做過類似項目的工程公司,讓他們來做個初步評估。”
“太好了!”劉好仃立刻掏出手機,“那這事就這麼定了。”
隨著調研工作的深入,團隊成員的熱情也逐漸高漲。
“原來環保技術並不隻是花錢買設備那麼簡單。”老張感慨道,“它其實是一個係統工程,需要從流程、管理、人員等多個方麵綜合考慮。”
“是啊。”劉好仃笑著說,“就像我們做產品一樣,不是說材料好就能做出好玻璃,工藝、溫度、時間、操作,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馬虎。”
“那我們是不是該去實地看看那些成功案例?”小王提議。
“正有此意。”劉好仃點頭,“紙上談兵不如親眼所見。下周我們就安排一趟出差,去山東那家玻璃廠實地考察。”
消息傳回廠裡,大家都興奮了起來。
“終於要動真格的了!”有人笑著說。
“聽說那家廠子環境可乾淨了,連地麵都能照鏡子。”
“咱要是也能整成那樣,估計客戶上門參觀都要多簽幾個訂單。”
笑聲中,劉好仃看著窗外的廠區,心裡踏實了許多。
他知道,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麵,但至少現在,他們已經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而更重要的是,所有人都在一條心上。
風輕輕吹過,帶著一絲金屬與玻璃特有的氣息,仿佛也在為他們加油打氣。
這一戰,他們準備好了。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