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啊,”坐在角落裡的老張突然開口,“咱們能不能搞個‘環保紅榜’?貼在公告欄上,誰做得好誰上榜,也是一種榮譽。”
劉好仃眼前一亮:“這個主意不錯!精神獎勵也不能少。”
他把這些建議都記下來,回去後又改了好幾稿,最後定下了一個相對溫和但又有約束力的獎懲機製:
每月評選“環保標兵”,給予小額獎金和榮譽證書;
環保違規三次以上者需參加額外培訓,並扣除部分績效;
各部門設立環保積分榜,得分高的團隊有機會獲得集體活動機會;
建立匿名舉報機製,鼓勵員工互相監督。
製度初稿完成後,劉好仃又組織了兩次討論會,請管理層和員工代表一起審閱。每次會議都像一場小型辯論賽,有人支持,也有人質疑。
“這樣會不會太嚴了?”有人擔心。
“不會。”劉好仃答得很堅定,“製度不是為了懲罰人,而是為了保護所有人。”
“那萬一執行不到位怎麼辦?”還有人追問。
“那就從我開始執行。”劉好仃笑了笑,“我會帶頭遵守,也會第一個接受監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句話說得簡單,卻很有力量。會議室裡安靜了一會兒,隨後響起掌聲。
製度最終定稿那天,劉好仃特意選了個晴朗的早晨,在廠區公告欄前召開了一個小儀式。
他親手把《玻璃廠環保管理製度》貼上去,周圍圍了不少人。有人低頭看內容,有人抬頭看他。
“這不是一張紙。”劉好仃指著那張公告,“這是咱們對自己的承諾。”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我知道有些人會覺得麻煩,會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我想告訴大家,環保不是負擔,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它關係到我們的健康、我們的收入,甚至……我們孩子的未來。”
人群中有點頭的,也有沉默的。但沒人反駁。
“以後,每個月我們會公布環保情況,表揚做得好的,也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他說,“希望有一天,大家不用被製度逼著去做環保,而是自己願意去做。”
說完,他轉身朝車間走去。
陽光灑在他背後,拉出長長的影子。遠處的環保設備靜靜運轉著,像是在回應他的堅持。
傍晚下班前,劉好仃回到辦公室,發現桌上放著一張便簽,上麵寫著:
“劉哥,今天我把咱們組的環保日誌重新整理了一遍,還畫了流程圖。希望能幫上忙。”
他笑了笑,把便簽收進抽屜,心裡暖暖的。
他知道,製度隻是開始。真正的改變,還在後麵慢慢發生。
就像春天的第一縷風,雖然看不見,卻已經悄悄吹綠了枝頭。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