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主控台前,盯著屏幕上跳動的數據,心裡踏實了不少。從智能化設備正式運行到現在,已經三天了,雖然中間小問題不斷,但都一一解決了。他翻看著手裡的記錄本,上麵密密麻麻記滿了各種反饋和調整建議,像是這個車間的一部成長日記。
“劉哥,昨晚的巡查記錄沒問題。”小張走過來遞上一份表格,“溫度、壓力、信號強度全都正常。”
“辛苦了。”劉好仃接過表格掃了一眼,點點頭,“今天白天繼續盯緊點,尤其是b區那幾台設備,上次那個pc模塊有點小毛病,得確保它撐過這48小時。”
“明白!”小張應了一聲,轉身就去安排人手了。
劉好仃抬頭看了眼牆上掛著的倒計時牌——離達成連續無故障運行目標還有兩天。他知道,隻要過了這道坎,管理層那邊的態度就能徹底轉變,員工們也能更安心地投入到新流程中。
正想著,手機響了。
是廠長發來的消息:“客戶參觀定在下周一上午十點,生產線必須保持穩定狀態。”
劉好仃笑了笑,回了個“放心”,然後把手機收好,轉頭對剛走進來的李叔說:“老李,你帶幾個兄弟,把應急演練的流程再過一遍,特彆是聯鎖保護機製那塊兒,彆到時候出岔子。”
李叔一邊點頭一邊嘟囔:“我這把年紀了,還玩這種高科技玩意兒……不過你說啥咱聽啥。”
“不是高科技,是實用技術。”劉好仃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們學得比我還快呢。”
車間裡,陽光透過高窗灑進來,照在金屬設備上,反射出柔和的光。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機油味,混著玻璃熔爐特有的溫熱氣息。一切都顯得井然有序,仿佛這座老舊的工廠也慢慢找回了屬於自己的節奏。
周三上午,應急演練如期開始。
劉好仃提前準備好了模擬故障流程圖,掛在每個操作台前,又讓幾位掌握較快的年輕人分組指導老員工。他特意觀察了一下王師傅的操作,發現他已經能熟練切換手動與自動模式,連參數調整都能自己搞定。
“以前總覺得這些機器冷冰冰的,現在倒是覺得它們挺懂人的。”王師傅一邊調試一邊感慨。
“可不是嘛。”劉好仃笑著說,“關鍵是咱們願意去了解它,它自然也會配合咱們乾活。”
演練進行到一半,突然聽到一聲急促的“哢噠”聲——控製室右側終端的緊急停機按鈕被按下了。
眾人一愣,紛紛望向聲音來源。
隻見張師傅一臉尷尬地縮回手:“不好意思啊,習慣性一按……”
“沒事沒事。”劉好仃趕緊上前查看係統狀態,“這說明咱們的應急機製有效,而且大家反應也都及時。”
他轉頭對所有人說:“這種情況很正常,說明我們還需要更多練習。下次遇到類似情況,記得先確認是否真的需要停機,避免影響整條線。”
張師傅撓撓頭:“下次一定注意。”
劉好仃心裡卻想:看來還是有些操作邏輯不夠直觀,得再優化一下提示信息。
周五下午,數據彙總工作進入了最後階段。
劉好仃坐在辦公桌前,麵前擺著三份不同係統的輸出文件,格式各異,內容也不完全一致。他揉了揉眼睛,歎了口氣:“這年頭,連數據都不統一。”
“要不我來寫個轉換腳本?”小趙湊過來問。
“你會?”劉好仃挑眉。
“大學時候學過點編程。”小趙聳聳肩,“試試唄。”
“那就拜托你了。”劉好仃把文件推過去,“我這邊先把異常情況列出來,你負責整理成統一格式。”
兩人一忙就是整個下午,直到傍晚才把報告初稿整理出來。
劉好仃仔細檢查了一遍,發現有一項數據特彆顯眼——周二下午某批次產品的良率下降了2.3。
“這是怎麼回事?”他皺起眉頭。
小趙翻了翻原始記錄:“當時質檢係統沒有報警,人工抽檢也沒發現問題,可能是誤判?”
“不一定。”劉好仃搖搖頭,“數據不會無緣無故波動,得查清楚。”
他拿起筆記本,準備等周一客戶參觀完後再深入分析這個問題。
下班前,他把最終報告發給了廠長,並附上一句:“本周智能化生產運行總體平穩,效率提升15,良品率維持在98.7以上。”
廠長很快回複:“乾得不錯。”
劉好仃笑了笑,合上電腦,準備下班。
可剛走到門口,小張又跑了過來:“劉哥!有個事得跟你說。”
“說吧。”劉好仃停下腳步。
“剛才我發現,有幾台設備編號末尾帶有‘x01’標識,好像跟其他設備不太一樣。”
“哦?”劉好仃眼神一亮,“在哪?”
“b區第三排第二台,還有第五排那兩台也有。”
劉好仃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有意思……”
他回頭看了看那些安靜運轉的設備,心想:這背後,怕是還有不少故事等著我們去揭開。
夜色漸深,車間的燈光依舊明亮。
劉好仃走出廠房,風吹在臉上,帶著一絲涼意。
他摸了摸口袋裡的筆記本,嘴角微微揚起。
“穩住了。”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