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看。”他指著屏幕,“客戶喜歡我們的產品,但記不住我們是誰。這不是質量問題,是我們還沒建立起自己的品牌認知。”
他頓了頓,繼續道:“品牌不是廣告詞,也不是一個名字,它是一種信任,一種承諾。我們要做的,是讓彆人一提到高品質的玻璃產品,就能想到我們。”
會議室裡的氣氛漸漸熱烈起來。
“我覺得可以強調‘中國智造’。”有人提議。
“也可以結合深圳這座城市的創新精神。”另一位補充。
“如果走國際化路線,英文名怎麼定?”有人開始考慮細節。
劉好仃聽著,臉上露出笑容。他沒有打斷大家,而是靜靜地看著這群平時埋頭做事的同事們,此刻正為一個共同的目標熱烈討論。
“這樣吧。”他舉起手示意安靜,“我們現在分三組,一組負責梳理客戶核心需求,一組分析競品策略,最後一組負責提煉品牌關鍵詞。兩小時後我們再碰頭,看看能不能拚出一個初步的方向。”
會議室內頓時熱鬨起來,大家各自分工,有的翻資料,有的寫筆記,有的對著白板畫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劉好仃走到窗邊,看著外麵忙碌的廠區。遠處的港口傳來汽笛聲,一輛貨車緩緩駛入大門,車身上貼著“啟明係列”字樣。
那是前幾天他在市場部目錄上寫的那個名字。
“啟明……”他喃喃自語,“寓意不錯,代表開始,也象征希望。”
兩個小時後,三組人分彆彙報了成果。
客戶組總結出三個關鍵詞:品質、穩定、定製化;
競品組發現,目前市場上主流品牌多強調環保、科技、高端;
品牌組則列出了十個候選名稱,包括“啟明”、“深玻”、“晶界”、“致遠”等,並附上了每個名字的含義解釋。
“我覺得‘啟明’挺合適的。”一位老員工發言,“聽起來乾淨利落,又有起點的意思,符合咱們現在的情況。”
“而且,”劉好仃接過話頭,“這個名字既不偏西也不偏中,適合國際化推廣。”
最終,大家一致通過將“啟明”作為品牌名稱的基礎,後續再進行視覺設計和口號提煉。
會議結束時,已經是傍晚六點多。劉好仃獨自留在會議室裡,整理今天的會議記錄。他翻開筆記本,看到那句“品牌=信任+價值”,又想起那天在市場部留下的那本《產品目錄》。
他拿起手機,發了條微信給小李:“學習怎麼樣了?”
幾秒後,回複來了:“挺充實的,感覺以前沒注意的事,現在都能看出門道來了。”
劉好仃笑了笑,回了個“加油”。
窗外,夕陽已經落下,夜色悄悄鋪滿廠區。遠處的燈光一盞接一盞亮起,像是無數個小小的夢想,正在悄然發光。
而在會議室角落的白板上,赫然寫著四個大字:
啟明·品牌計劃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