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透過玻璃窗斜斜地灑在辦公桌上,劉好仃坐在椅子上,手裡端著保溫杯,目光卻落在桌上的筆記本上。那頁紙上寫著幾個字:“逃生通道優化方案待定)”。他輕輕合上本子,心裡卻已經轉到了另一個方向。
安全的事穩住了,但接下來呢?
這個問題在他腦子裡盤旋了幾天,終於在昨晚吃飯時冒了出來——“綠色生產”,這個詞像一顆種子,在他心裡悄悄發了芽。
他不是環保專家,也不是什麼高層領導,但他知道,現在國家對環保的要求越來越嚴,廠裡也不能隻靠“不出事”來維持運營。客戶也在變,有些大單子明確要求供應商必須符合綠色標準。再這麼下去,遲早會被淘汰。
想到這裡,他起身走到會議室門口,推開門,裡麵已經有幾個人坐著了。
“今天召集大家來,是想說點新的想法。”劉好仃開口,語氣平靜卻不容置疑,“咱們的安全整改基本完成了,這是個好消息。但我也希望大家彆停在這兒。”
會議室裡有人點點頭,也有人露出疑惑的表情。車間主任老李皺了皺眉:“老劉,這剛折騰完一輪,又要搞啥新花樣?”
“不是新花樣,是新目標。”劉好仃把投影打開,屏幕上出現了一組數據,“去年全國有超過三百家企業因為環保問題被處罰,光是我們行業,就有十幾家。這些企業有的被停產整頓,有的直接關門。”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我知道大家擔心成本,但我查了一下,一些同行因為轉型綠色生產,反而拿到了更多訂單。環保不是負擔,是門檻,跨過去,才有資格繼續玩。”
技術員小王舉手:“可咱們怎麼開始?又沒有專業設備,也沒有經驗。”
“第一步,先了解政策。”劉好仃回答,“得先把咱們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弄清楚。”
“說得容易。”老李嘟囔了一句,“光是政策文件就分散在好幾個部門,調一份都得跑斷腿。”
“這個我來協調。”劉好仃站起身,“我已經跟廠辦打了招呼,讓他們幫忙統一收集。另外,我想成立一個臨時小組,專門負責這件事。”
“綠色事務小組?”有人笑了,“聽起來像是環保局派來的。”
“叫啥不重要,關鍵是乾實事。”劉好仃笑著回應,“你們誰願意牽頭?”
會議室裡沉默了幾秒,最後還是技術員小王站出來說:“我可以試試。”
“好。”劉好仃點頭,“那就從下周開始,每周五下午開一次會,彙報進展。”
會議結束後,大家陸續離開,隻有老周留了下來。
“你這是又要折騰了。”老周歎了口氣,“上次安全整改就夠嗆,這次又是綠色生產……”
“不是折騰,是往前走。”劉好仃笑了笑,“咱們廠不是第一天開的,機器也不是昨天買的。要活下去,就得跟著變。”
老周沒說話,隻是拍了拍他的肩膀,轉身走了出去。
第二天一早,小王就拿著一堆資料來找劉好仃。
“老劉,我發現檔案室那邊還有幾份舊環保報告,好像是以前做的,但一直沒處理完。”
“哦?拿來我看看。”
兩人一起翻開了那份報告,封麵赫然寫著:“未完成整改”。
劉好仃盯著這幾個字看了很久,然後翻開內頁,發現裡麵提到了廢水處理的問題,還有一些關於能耗的建議。
“這些內容,咱們現在是不是還能參考?”小王問。
“當然可以。”劉好仃點頭,“這些東西雖然舊,但不代表沒用。很多問題其實早就存在,隻是我們之前沒重視。”
他拿起筆,在本子上寫下:“廢水排放量統計表、能耗記錄彙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