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聽後點了點頭,記錄下這個細節。
隨後的幾天,他陸續找了十幾位不同崗位的員工談話。有抱怨工資漲得慢的,也有希望多一些培訓機會的,還有人直言:“要是能有個評優機製,哪怕發個獎狀也好。”
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張匿名意見紙條。那天早上,他在休息區打開意見箱,發現裡麵有一張寫得非常尖銳的紙條:
“乾多乾少一個樣,誰還願意多乾?”
字跡潦草,沒有署名,但內容直擊人心。
劉好仃把它小心地夾進筆記本裡,心裡隱隱有了方向。
為了進一步掌握行業內的做法,他還專門抽了個午休時間,跑到廠區附近的小圖書館查資料。翻了半天,終於找到了一份招聘信息,上麵寫著:“績效獎金+年終雙薪”。
他掏出手機拍了下來,打算回去好好研究。
回到辦公室後,他翻開自己的舊通訊錄,找到了一位曾在其他廠工作的老同事,打電話過去請教他們的激勵製度。
“我們那邊每月都有進步獎,表現好的還能額外獲得調休。”電話那頭的聲音帶著笑意,“彆小看這點獎勵,大家搶著乾。”
劉好仃聽得認真,一一記下。
幾天後,他召集管理層開了一次會,主題很明確:員工激勵計劃的初步探討。
會議一開始,氣氛就不太輕鬆。幾位主管的意見出現了明顯分歧。
“加錢沒用。”生產部的老張搖頭,“有些人就是懶,給再多錢也不一定肯乾。”
“那也不能什麼都不做。”質量部的李姐反駁,“你看現在缺勤率都上升了,說明大家情緒有問題。”
劉好仃聽完兩人的發言,拿出之前整理的數據表,在桌上展開。
“這是我們近三個月的產量變化。”他指著圖表說,“從四月到六月,平均日產量下降了百分之八點七。再看看考勤記錄,遲到早退的情況增加了三成。”
會議室安靜了幾秒。
“我不是說一定要加錢。”劉好仃繼續說道,“但我們必須承認,現有的激勵機製已經跟不上現在的生產節奏了。”
他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我們可以先在一個班組試點,設立‘月度進步獎’,根據個人和團隊的進步情況給予獎勵,再觀察效果。”
沒想到,這個提議得到了多數人的支持。
“這個主意不錯。”財務主管點頭,“至少比一刀切地加工資來得靈活。”
“那就先試試。”工程部長也表示同意。
散會後,劉好仃回到辦公室,翻開筆記本,看到那張匿名紙條的內容,又想起那位主管提出的“月度進步獎”建議,輕輕合上了本子。
窗外的陽光依舊明媚,照進屋裡,落在桌上的文件上。
他知道,這場關於人心的戰役,才剛剛開始。
而這一次,他要用的不是設備,而是信任和認可。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