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透過玻璃窗灑在辦公桌上,劉好仃坐在那裡,手裡握著一支圓珠筆,眼神專注地盯著麵前的筆記本。那張寫著“如果能帶家人去團建就更好了”的紙條被他夾在最前麵,像一顆種子,悄悄埋進了他的計劃裡。
調研已經結束,意見也整理得差不多了。現在,是時候把這些想法變成一張看得見、摸得著的員工激勵方案了。
他翻出上一章記滿筆記的本子,開始一頁頁梳理。普工們最關心的是獎金和公平性;技術員希望有更多學習和提升的機會;班組長則希望能獲得更多的管理支持和認可。每個人的需求都不同,但歸根結底,都是希望在這份工作中感受到價值和尊重。
“不能一刀切。”他自言自語道,然後起身從櫃子裡拿出幾大摞問卷——這是前兩天車間組長們幫忙回訪後補充的反饋記錄。
會議室裡,他叫上了兩位老同事一起幫忙分類統計。一邊翻看一邊感慨:“現在的年輕人啊,寫個字比我們當年還潦草。”
“可不是嘛。”旁邊的老王笑嗬嗬地說,“我昨天問一個小夥子‘你覺得什麼樣的獎勵最實在’,他寫了三個字:加工資。”
大家都笑了。
可笑聲過後,氣氛又變得認真起來。他們把問卷分成了幾個大類:經濟型、成長型、榮譽型、福利型。每一種都對應著不同崗位員工的真實需求。
“你看這個,”劉好仃指著一份匿名問卷說,“人家寫得很直接,‘我們不是機器’。”
會議室安靜了一下。
“說得對。”老王點頭,“人不是機器,乾一天活兒,除了工資,心裡也得有個盼頭。”
劉好仃點點頭,在筆記本上劃了個圈,把這個意見單獨標了出來。
到了下午,財務部那邊傳來了消息:預算有限,獎金部分不能動。
他不急,早就有準備。
第二天上午,他在會議室召集了管理層開會。白板上畫了一個簡單的表格,分成三欄:獎金、晉升、培訓。
“咱們的預算緊張,獎金這部分得控製住。”他說,“但我有個主意,我們可以搞個階梯式獎金加非現金獎勵組合。”
有人皺眉:“什麼意思?”
“比如,完成基礎目標拿基本獎金,超額完成按比例遞增,同時設置一些額外獎勵,比如優秀員工可以優先參加外訓,或者獲得一次家庭旅遊機會。”
會議室裡響起一陣低語。
“聽起來不錯。”一位主管開口,“但這樣會不會讓員工覺得錢少了?”
“所以我們要搭配晉升機製。”劉好仃接著說,“表現好的員工,可以優先晉升為班組長,甚至有機會參與工廠的管理培訓。”
白板上的字跡漸漸清晰起來:
階梯式獎金製度
內部晉升通道
外部培訓資源開放
月度進步獎+年度明星獎
綜合積分製可用於兌換假期、團建等)
“這樣組合下來,既能控製成本,又能滿足員工的成長需求。”劉好仃總結道。
會議最後,廠長點了點頭:“這個方向可以試試,先做個草案出來看看。”
劉好仃鬆了口氣,但他知道,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接下來幾天,他幾乎天天泡在辦公室裡,整理資料、撰寫方案。電腦屏幕上堆滿了exce表格和ord文檔,內容從獎金計算公式到積分兌換規則,再到培訓課程清單,密密麻麻,卻井然有序。
助理小陳看他太忙,主動提出幫他排版。“您這文檔看著有點亂。”
“可不是嘛。”劉好仃苦笑著搖頭,“以前寫報告哪用這麼講究,現在不行了,得讓人一眼就看懂。”
小陳邊操作邊念叨:“您這方案挺全麵的,連團建都考慮進去了。”
“那是當然。”劉好仃笑著說,“人家都說了,‘如果能帶家人去團建就更好了’,咱得說到做到。”
話音剛落,電話響了。
“劉哥,人事部那邊說想提前看一下方案。”電話那頭傳來聲音。
“行,讓他們來吧。”
掛掉電話,劉好仃起身走到窗邊,看著窗外忙碌的廠區,心中湧起一股踏實感。他知道,這份方案還隻是草案,要真正落地,還得過不少關卡。但至少,他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回到桌前,他打開文檔,開始逐字校對。每一個細節都不能馬虎,因為這不是一份普通的文件,而是一份關於人心的承諾。
傍晚時分,小陳把打印好的三份紙質稿送了過來。
“劉哥,都送過去了。”
“辛苦你了。”劉好仃接過文件,輕輕翻開封麵,上麵印著“試行草案”,角落蓋著紅色日期戳:2024年5月17日。
他合上文件,放在桌上,目光落在那張折角的問卷上——“我們不是機器”。
他輕聲笑了笑,心裡卻無比堅定。
這一晚,他難得早早下班。走在回家的路上,風吹得樹葉沙沙作響,路燈一盞接一盞亮起,像是為他照亮前方的路。
明天,還有新的挑戰等著他。
但今晚,他隻想好好吃頓飯,陪陪家人。
畢竟,激勵彆人之前,自己也得先吃飽了,走穩了。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