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車間門口,手裡拿著一遝問卷,風吹過來,紙張嘩啦啦地翻動。他用夾子壓住邊角,抬頭看了看天,今天的雲層很薄,陽光像撒鹽似的灑下來,落在水泥地上斑駁一片。
昨天晚上他還在辦公室裡整理上一輪的員工反饋,牆上貼著兩張手寫的便簽:“我隻當這是個打工的地方”和“希望有個讓大家願意留下來的理由”。那句“留下來”的話讓他想了很久,最後在筆記本上寫下一句話:文化不是口號,而是溫度。
今天,是新一輪調研啟動的日子。
早會時間到了,工人們三三兩兩地圍在廠區空地上,有人叼著煙,有人拎著保溫杯,還有人一邊啃包子一邊看手機。劉好仃走上臨時搭的小台子,清了清嗓子。
“各位兄弟姐妹,早上好。”
沒人回應,但都看了過來。
“咱們廠最近搞了個小活動,就是發一份問卷,大家花幾分鐘填一下就行。”他頓了頓,“內容很簡單,不問工資、不問績效,就問問你們在這兒乾得舒不舒服,有沒有什麼想法。”
“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有啥用?”老李從人群中冒出一句。
“有用。”劉好仃笑了笑,“比如你填了‘食堂菜太鹹’,我們就能讓廚師少放點鹽;你說‘生日沒人記得’,我們就試著加個祝福短信。”
人群裡傳來一陣輕笑。
“這不是形式主義,是我們想聽聽大家的聲音。”他說完,把問卷分發下去,“填完可以領個杯子,廠裡訂製的,能裝熱水的那種。”
“這還差不多!”有人接過問卷,順手塞進褲兜。
發完問卷後,劉好仃又去了三個主要車間,親自安排意見箱的位置。他特意選了監控死角,避開主管辦公區,箱子也是統一的深藍色,看起來像個普通儲物盒。
“放心寫,沒人知道是誰寫的。”他在一號車間對幾個女工說,“誰要提建議,就往裡麵投,明天早上人事部統一收。”
一個年輕女工猶豫了一下,低聲問:“真的不會被認出來?”
“真不了假不了。”劉好仃笑著拍拍箱子,“除非你寫詩署名。”
她笑了,輕輕點了點頭。
中午飯點,劉好仃坐在休息區角落吃飯,看著周圍的人群。比起前幾天的沉默寡言,今天氣氛似乎輕鬆了些,有幾個年輕人圍在一起聊昨晚的遊戲直播,還有人在討論周末要不要一起去吃燒烤。
他低頭扒了一口飯,心裡想著下午的文化建設小組會議。
會議安排在兩點,地點還是那個會議室,牆上還貼著上次留下的便簽紙。小王已經提前來了,正擺弄投影儀,調試圖表。
“數據整理好了嗎?”劉好仃進門時問。
“嗯,回收率比預期高。”小王調出圖表,“82的員工完成了問卷,匿名意見箱也收到了不少反饋。”
“重點呢?”
“三大關鍵詞:歸屬感、溝通渠道、節日活動。”小王指著白板上的詞,“特彆是節日活動,呼聲挺高的。”
“看來大家都盼著有點熱鬨。”劉好仃點點頭,“我記得小時候過年,廠裡還會組織聯歡晚會,現在都沒了。”
“現在是效率優先,哪還有心情搞這些。”
“可人心不能冷。”劉好仃拿起筆,在白板上圈出“節日活動”,“下次試點可以從這個入手。”
“可是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