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車間門口,手裡拎著一疊打印好的通知單,臉上帶著幾分期待,又夾雜著一絲緊張。他知道,這周五下午的“知識分享角”活動,是他們這個知識庫計劃從“存起來”到“用起來”的關鍵一步。
小林已經提前在車間一角支起了折疊桌和幾把塑料椅,還搬來一台舊電視,準備播放一些之前錄製的操作視頻作為輔助。他一邊調試設備,一邊嘀咕:“也不知道今天能來幾個人。”
“你這不是挺有儀式感嘛。”劉好仃走過去,拍了拍他的肩膀,“第一次嘛,總得有點樣子。”
“我就是怕沒人聽。”小林抬頭看了他一眼,“王師傅倒是答應講一段調壓經驗,可他說不能說太透。”
“不怪他。”劉好仃笑了笑,“老手藝人都這樣,怕講得太明白,自己就沒飯吃了。”
正說著,李姐抱著保溫杯走過來,往桌邊一靠:“你們這是要搞什麼?”
“知識分享會。”小林搶著回答,“您要不要也來講一段?”
李姐擺擺手:“我哪會講啊,平時乾活還行,一上台就舌頭打結。”
“不是講課,是講故事。”劉好仃接過話頭,“就像你那天遇到氣泡異常的事兒,怎麼處理的,大家肯定愛聽。”
李姐想了想,點了點頭:“那……我倒是可以試試。”
時間一晃就到了周五下午五點。車間一角的“知識角”前擺好了椅子,桌上放著幾個小零食袋作為鼓勵到場的小禮品。但人……寥寥無幾。
王師傅來了,坐在最邊上;李姐也來了,手裡還拿著她的保溫杯;還有幾個年輕的員工,大概是被小林拉來的。
“開場吧。”劉好仃衝小林點了點頭。
小林清了清嗓子,打開電視,畫麵裡正是前幾天錄製的王師傅操作壓力閥的視頻。
“下麵請王師傅分享他的調壓經驗!”小林說完,帶頭鼓掌。
王師傅站起身,略顯局促地走到前麵,咳嗽了一聲:“那個……我就講講我的調壓手法。”
他開口沒幾句,就開始滿嘴專業術語,像是在給同行彙報一樣。年輕員工們聽得一臉懵,有的開始低頭玩手機,有的乾脆站起來去拿水喝。
幾分鐘後,現場陷入短暫的沉默。沒人提問,也沒人接話。
氣氛有點尷尬。
劉好仃見狀,趕緊站起來:“王師傅,你剛才說‘先a再b’的時候,是不是有個小竅門?”
王師傅愣了一下,隨即點頭:“對,其實我在調完a之後,會停個兩秒,等壓力穩定一下,然後再動b。”
“哦!原來還有這個細節!”小林趕緊接話,“能不能再演示一遍?”
王師傅點點頭,拿起旁邊的模擬器比劃了一番,動作利落,眼神專注。
這一下,幾個年輕員工終於有了興趣,有人低聲議論:“原來是這樣啊。”
接下來輪到李姐。她本來想推辭,被劉好仃輕輕推了下背,隻好硬著頭皮走上前。
“那個……我就是想說說我上次遇到氣泡變大的事。”她聲音不大,但很穩,“當時我們整個班組都慌了,溫度正常、壓力正常,就是氣泡越來越大。”
她頓了頓,繼續說道:“後來我突然想起知識庫裡有一條記錄,說是‘氣泡調溫順序:先a後b再c’。我們就按這個順序重新調整了一遍,果然慢慢恢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