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我來協調。”劉好仃說,“我們先設定一個試行期,三個月內每月做一次總結,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調整。”
“那頻率呢?”李姐問。
“初期可以兩周一次簡短反饋,一個月一次詳細複盤。”劉好仃回答,“我們要讓反饋機製真正起到作用,而不是走過場。”
“那我就按照這個思路來設計問卷和反饋渠道。”小林說。
“辛苦了。”劉好仃拍拍他的肩膀,“咱們這個改進方案,就像種一棵樹,前期施肥澆水,中期修剪枝葉,後期還得定期檢查蟲害。”
“所以每一步都不能馬虎。”李姐笑著說。
會議室裡再次響起鍵盤敲擊聲和紙張翻動的聲音,窗外的陽光依舊溫暖,照在每個人的臉上,像是給這份期待鍍上了一層金邊。
……
幾天後,各項任務陸續啟動。
小林的輪值編輯製度正式上線,第一周就有三名員工完成了更新任務。雖然數量不多,但內容質量明顯提升,連一些之前被忽視的小細節都被補充進去。
李姐帶著她的團隊重新梳理了標簽體係,把原來雜亂無章的知識點重新歸類。她還在每個類彆下麵添加了關鍵詞提示,方便查找。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王師傅的視頻拍攝進展順利,第一天就錄完了三個常見操作流程。他特意選了幾位年輕員工協助,效率高了不少。
問答角也開始熱鬨起來,新員工們踴躍提問,老員工們也樂於解答。每天下班前,都會有一份精選問答被整理成文檔,上傳到知識庫中。
“沒想到這麼快就能看到變化。”小林一邊查看後台數據,一邊感歎。
“這才剛開始呢。”劉好仃端著保溫杯站在他身後,“等試行期結束,咱們再回頭看,說不定會有更多驚喜。”
“你覺得這些改動真的能讓知識庫‘活’起來嗎?”小林轉頭問他。
劉好仃沒直接回答,而是走到窗邊,指著遠處正在施工的一座新廠房:“你看那個工地,現在看起來就是一堆鋼筋水泥,但幾個月後,它會變成一座現代化的生產車間。”
他頓了頓,語氣輕快了些:
“咱們現在做的,就像是在蓋知識的樓。一層一層往上壘,雖然慢,但隻要方向對,總有一天能蓋到頂。”
小林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這時,手機震動了一下,是李姐發來的消息:“標簽係統已更新完畢,搜索功能優化完成。”
劉好仃笑著把手機收起來,轉身對小林說:“走吧,去看看我們的‘新大樓’有沒有打好地基。”
小林應了一聲,跟著他往外走。
走廊外,陽光正好,微風拂麵,空氣中夾雜著機油味和一絲絲青草香。
他們的腳步聲在地板上輕輕回響,像是某種無聲的鼓點,敲在未來的路上。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