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玻璃幕牆上,看著自己倒影在陽光下的輪廓。他習慣性地摸了摸口袋裡的保溫杯,杯壁還殘留著早上泡的枸杞茶的溫度。這幾天,知識管理的改進方案已經推行了一段時間,大家的努力開始有了看得見的成果。
“劉哥,數據都整理好了。”小林抱著一摞報表走進來,臉上帶著點興奮。
“來得正好。”劉好仃把椅子拉出來,“咱們得把這些數據理清楚,看看到底有沒有效果。”
會議室裡,李姐和王師傅已經坐在桌邊,各自翻著手裡的資料。李姐抬頭看了眼小林:“你這報表比上次整齊多了,看來是下了功夫。”
“那當然。”小林坐下,翻開第一頁,“不過數據是好是壞,還得靠你們來判斷。”
“先彆急著下結論。”劉好仃笑了笑,“咱們先把數據核對一遍,彆因為統計誤差影響判斷。”
大家開始逐條比對,從輪值編輯的更新頻率,到問答角的互動次數,再到視頻上傳的數量和觀看量。過程中,果然發現了一些小問題,比如某個時間段的記錄漏掉了,還有幾個標簽分類出現了重複。
“這事兒不能馬虎。”李姐一邊調整表格一邊說,“我們做知識管理,就是要講究一個‘準’字。”
“對,數據準了,結論才靠得住。”王師傅點頭,“不然就像做玻璃,誤差大了,最後裝不上去。”
“你們說得對。”劉好仃一邊記錄一邊笑,“咱們這知識庫,可不能是豆腐渣工程。”
經過一下午的核對,最終的數據終於整理完畢。劉好仃把所有數據彙總成一份報告,又加入了一些實際案例,比如某個車間通過知識庫找到了一個解決設備故障的方法,節省了整整兩天的停工時間。
第二天,劉好仃帶著報告走進了管理層的會議室。幾位主管坐在長桌兩側,神情有些懷疑。
“劉師傅,你說知識管理提升了企業創新力和競爭力,這數據……會不會太理想化了?”一位主管翻著報告問。
“您說得對,數據是理想了點。”劉好仃笑了笑,“但它背後的故事,可能比數據本身更真實。”
他打開投影,展示了幾段員工在知識分享會上討論的畫麵,又放了一個視頻,是某個新產品設計團隊在會上提出創意的全過程。
“這個新產品的設計靈感,就是從一次問答角的討論中來的。”劉好仃指著屏幕,“他們提的問題,是關於玻璃強度和結構的優化,後來被研發部采納,成了新係列的核心賣點。”
管理層的人紛紛點頭,氣氛慢慢變得輕鬆。
“我們不是在做數據遊戲。”劉好仃收起報告,“我們是在搭建一個能讓人成長、讓企業進步的平台。知識不是死的,它得流動起來,才能產生價值。”
會議結束時,主管們對這份報告表示了認可,甚至有人提出,可以考慮把這套知識管理模式推廣到其他車間。
劉好仃走出會議室,陽光正好,他眯著眼抬頭看了看天空,感覺整個人都輕快了不少。
回到辦公室,李姐正和小林討論著什麼,王師傅在一邊敲著鍵盤。
“怎麼樣?”李姐問。
“挺順利的。”劉好仃坐下,“他們接受了,還說要推廣到其他部門。”
“哇,這可真是個好消息!”小林眼睛一亮,“那我們是不是得準備一份通用版的知識管理手冊?”
“可以考慮。”劉好仃點頭,“不過咱們得先總結一下經驗,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還能改進。”
“我早就想說了。”李姐插話,“我覺得咱們最大的成功,是讓大家都願意分享了。以前你問個問題,人家都藏著掖著,現在大家都搶著說。”
“對,知識共享這件事兒,光靠製度不行,還得有氛圍。”王師傅也加入討論,“我們車間現在經常有人自發組織小課堂,講講自己的經驗。”
“這就是文化。”劉好仃笑著總結,“製度是骨架,文化才是血肉。隻有大家真正認同了,知識管理才能走得遠。”
大家圍坐在一起,開始回顧這段時間的點滴。有人提到輪值編輯製度的靈活性,有人說起問答角的活躍度提升,還有人建議可以定期舉辦知識分享會,讓更多人參與進來。
“其實我覺得,咱們還可以做得更多。”小林突然說,“比如,把知識管理跟員工培訓結合起來?”
“這個點子不錯。”李姐點頭,“新員工進來,直接就能從知識庫裡學到東西,省了培訓時間。”
“或者,”王師傅補充,“我們還可以做個‘知識貢獻榜’,每月評一次,激勵大家多分享。”
劉好仃聽著大家的討論,心裡一陣暖意。他知道,這個團隊已經不再隻是執行任務,而是在主動思考、主動創造。
“你們說得都很好。”劉好仃最後說,“我們總結經驗,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走得更遠。知識管理這件事,不是終點,而是起點。”
會議室裡,陽光透過玻璃灑在每個人的臉上,像是給這份成就感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
窗外,廠區的車流依舊川流不息,空氣中飄著機油味和一絲青草香。劉好仃站起身,走到窗邊,看著遠處那座已經初具規模的新廠房。
“你們說,咱們的知識庫,像不像那座樓?”他突然開口。
“怎麼講?”小林問。
“剛蓋的時候,看起來就是一堆鋼筋水泥,但隻要方向對,時間到了,它就會變成一座真正的建築。”劉好仃笑了笑,“而我們現在,就是在打地基。”
他回頭看著大家,眼神堅定,“隻要我們繼續努力,這棟‘知識樓’,一定會越來越高。”
小林點頭,李姐和王師傅也露出了笑容。
就在這時,手機震動了一下,是研發部發來的消息:“新產品試產成功,預計下月可以上市。”
劉好仃看完,笑著把手機收起來,轉身對大家說:“走吧,去看看咱們的‘大樓’,是不是又往上了一層。”
小林應了一聲,幾個人一起走出會議室,腳步聲在走廊上輕輕回響,像是某種無聲的鼓點,敲在未來的路上。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