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會議室門口,手裡拎著一遝打印好的資料,腦袋裡還在回放昨天演練時那個“設備故障模擬”環節。當時王師傅一邊擰螺絲一邊念叨:“這玩意兒跟擰我家水龍頭似的,得順時針三圈半!”結果小林緊張得把應急流程說成了《西遊記》取經路線。
他歎了口氣,推門進去,陽光從百葉窗的縫隙裡斜切進來,在桌麵上拉出幾道金線。李姐已經坐在那兒翻筆記本了,看見他進來,笑著晃了晃手裡的筆:“你來得正好,我昨晚夢見自己在發預警通知的時候打錯電話給隔壁老張了。”
“那你是不是還夢到他在電話那頭問‘今晚吃啥’?”劉好仃笑著坐下,把資料攤開,“咱們今天得把應急預案細化了,光靠做夢可解決不了問題。”
王師傅也來了,手裡端著保溫杯,坐下來第一句話就是:“我覺得咱們這個預案得分級彆,就像考試打分,60分是提醒,80分是警告,100分那就是——完蛋!”
“你這分數標準倒是挺接地氣。”李姐笑,“不過說正經的,咱們得確定不同危機類型的響應機製,還有誰負責什麼,怎麼聯係,怎麼操作。”
“對。”劉好仃點頭,“咱們先按之前定下來的幾個重點類型來分:設備故障、環保檢查、供應鏈中斷、網絡輿情。每個類型都得有具體的應對步驟。”
小林抱著電腦進來,頭發有點亂,看起來剛從技術部回來:“你們猜我找到什麼?以前廠裡處理過一次設備突然停機的事,那時候值班的老張寫了個小結,雖然字跡潦草得像螞蟻搬家,但內容還挺實用。”
“哎喲,這是寶藏啊!”李姐眼睛一亮,“快拿出來看看。”
小林把文檔投影到屏幕上,大家圍過去看。文檔裡詳細記錄了一次因為冷卻係統故障導致整條生產線停工的經曆,包括當時的應急措施和後續改進意見。
“你看這兒。”劉好仃指著一段話,“他們當時臨時啟用了備用泵,還安排專人監控溫度變化,這些都是可以納入我們預案的內容。”
“對,而且這段還提到‘保持通訊暢通’,彆看是小事,關鍵時刻真有用。”李姐補充。
王師傅皺眉:“可這些經驗都是針對特定情況的,萬一遇到沒碰到過的狀況怎麼辦?”
“那就得靠預案的靈活性。”劉好仃說,“我們不能窮儘所有可能,但可以設定一個通用框架,比如‘發現異常→報告上級→啟動預案→執行應對措施→事後總結’。”
“聽起來像是做菜流程。”王師傅咧嘴一笑,“熱鍋下油→放蔥薑蒜→倒食材→加調料→起鍋裝盤。”
“你這比喻還真貼切。”李姐樂了,“那咱們就按這個思路來寫,每個危機類型都分步驟、分責任人,還要有備用方案。”
分工很快敲定,小林負責整理設備故障部分,李姐主攻環保檢查,王師傅包了供應鏈相關的內容,而劉好仃則統籌全局,順便寫下網絡輿情應對的初稿。
會議室內一時安靜下來,隻有鍵盤敲擊聲和紙頁翻動的聲音。
“等等。”李姐突然抬頭,“我發現一個問題。”
大家都停下來看她。
“我們在寫預案的時候,是不是也應該考慮員工的心理狀態?比如遇到突發情況,有人會慌張,有人會猶豫,這時候怎麼協調?”
“這個問題提得好。”劉好仃點頭,“我們可以加一段‘心理疏導建議’,比如在預案中加入安撫話術、明確指揮鏈,讓大家知道該聽誰的、下一步該做什麼。”
“還可以搞個‘緊急聯絡表’。”小林插話,“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該找誰,不至於現場亂成一鍋粥。”
“對。”王師傅點頭,“上次演練的時候,我就看到有人找不到對口的人,急得直轉圈。”
“那就這麼定了。”劉好仃在本子上記下,“心理疏導、聯絡機製、責任分工、備用方案,全都放進預案裡。”
討論一直持續到中午,大家草草吃了飯又回到會議室。牆上貼滿了便簽紙,每一張都寫著不同場景下的應對建議。
“現在咱們得實戰演練了。”劉好仃站起身,“這次不光是預警測試,還得完整走一遍應急預案。”
“我來當‘事故源’。”王師傅自告奮勇,“我可以假裝供應商斷供,讓倉庫那邊配合演一下缺料的情景。”
“我來模擬環保檢查突然上門。”李姐說,“提前不通知,看看大家能不能第一時間反應。”
“我負責設備故障。”小林拍胸脯,“我可以調低某個關鍵參數,觸發預警後觀察整個應急流程。”
“那就開始吧。”劉好仃一聲令下,會議室變成了“作戰指揮部”。
演練一開始還算順利,但到了物資調配環節出了點岔子。原本應該由采購部提供的替代物料遲遲不到,現場負責人一時之間找不到聯係人,場麵有些混亂。
“暫停。”劉好仃喊了一聲,“咱們複盤一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