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圍坐在一起,重新梳理流程。
“問題出在哪兒?”他問。
“應該是溝通機製不夠明確。”李姐分析,“雖然預案裡寫了‘聯係采購部’,但沒有具體到人,也沒有備用聯係方式。”
“對。”王師傅點頭,“我在模擬斷供的時候,本來想打電話給老陳,結果他出差了,沒人接替。”
“那咱們得在預案裡加上‘人員替補名單’。”劉好仃記下,“每個崗位都要有ab角,確保有人不在也能正常運轉。”
“還可以做個‘應急通訊錄’。”小林提議,“打印出來貼在各車間顯眼位置,方便查找。”
“這個主意好。”劉好仃點頭,“另外,剛才演練中有人操作不熟練,說明培訓還不夠到位。”
“要不要搞個‘應急操作手冊’?”李姐問,“圖文並茂的那種,簡單明了,員工拿起來就能照著做。”
“可以。”劉好仃應下,“回頭讓行政部印一批,每人一份。”
經過調整後的第二次演練明顯順暢許多,各部門之間的配合也默契了不少。
演練結束時,窗外已是黃昏,天邊染上了淡淡的橘紅色。
“怎麼樣?”劉好仃環視眾人,“感覺比第一次強多了吧?”
“確實。”王師傅點頭,“雖然還有些細節要優化,但至少不會一上來就懵。”
“這就是進步。”李姐笑著說,“以前哪敢想象咱們能有一套完整的應急預案。”
“其實這也是一種安全感。”劉好仃望向窗外,“不是說危機不會來,而是來了咱們也不怕。”
小林合上筆記本,忽然冒出一句:“你說咱們要是把這些經曆寫成書,會不會賣得不錯?”
“你這是想跳槽去寫小說啊?”王師傅哈哈大笑。
“說不定還能拍成電視劇呢!”李姐打趣,“名字我都想好了,《玻璃廠危機管理實錄》。”
笑聲中,劉好仃輕輕舒了口氣。
他知道,這套應急預案還不算完美,但至少,已經踏出了第一步。
夕陽的餘暉灑進會議室,照亮了牆上的便簽紙,其中一張寫著:
“應急預案雛形已成。”
另一張則寫著:
“危機不怕來,就怕沒準備。”
手機震動了一下,是生產部的消息:“下周試運行計劃已提交,請查收。”
劉好仃看了眼消息,嘴角微揚。
“走吧。”他說,“去看看咱們的演練成果。”
眾人起身收拾東西,腳步輕快地走出會議室。走廊儘頭,陽光透過玻璃幕牆灑進來,映在每個人的肩上,像是某種無聲的鼓勵。
而會議室牆上,一張張便簽紙隨風微微飄動,仿佛在低聲訴說著:
樓,正在一層層蓋起來。
這一次,它有了自己的腳——
一套剛剛落地的,應急預案。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