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中午,培訓正式開始。
第一節課由小林主講,主題是“設備故障應急處理”。他搬了個工具箱上來,裡麵全是車間常見的零件,每個上麵貼了標簽。
“現在假設你們看到這個溫度傳感器數值異常,第一步該做什麼?”他拿起一個零件,“彆急著拆,先確認是不是誤報。”
“然後呢?”有員工問。
“然後上報,同時啟動備用係統。”小林回答,“如果備用係統也沒反應——”
“那說明你得去買彩票了。”王師傅插話。
全場大笑。
接下來幾日,類似的培訓陸續展開。環保部分由李姐親自講解,她還帶來了之前收集的環保標準資料;供應鏈部分王師傅用“缺料就像炒菜沒鹽”的比喻讓大家記得特彆牢;網絡輿情部分則由劉好仃親自上陣,他強調溝通的重要性,甚至當場模擬了一場“負麵評論爆發”的場景。
幾次聯合演練下來,團隊的整體反應速度明顯提升。
有一次模擬設備故障,現場負責人不僅迅速啟動了預案,還在三分鐘內完成了備用泵切換,效率比上次快了一倍多。
“厲害啊!”劉好仃在複盤會上誇道,“看來大家是真的把東西學到手了。”
“還不是因為培訓太實用了。”李姐笑著說,“我現在做夢都能說出環保指標數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我也能閉著眼寫完應急流程。”小林舉手。
“那下次模擬我換個花樣。”王師傅壞笑,“比如讓你們同時應對兩個危機。”
“你這是想當反派導師啊?”李姐笑罵。
“我這不是為了讓大家更強大嘛。”王師傅聳肩。
劉好仃看著這群逐漸成長起來的同事,心裡踏實了許多。
他知道,危機應對能力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練出來的,但至少現在,每個人都開始有了自己的“肌肉記憶”。
某天晚上,劉好仃獨自留在辦公室整理經驗庫文檔。窗外夜色漸濃,遠處的城市燈火星星點點,像無數個小小的希望。
他打開文檔,輸入標題:
《玻璃廠危機應對經驗庫第一版》
接著,他寫下第一段話:
“每一次危機,都是成長的機會。我們不怕問題出現,隻怕沒有準備。”
文檔保存完畢,他關掉電腦,站起身伸了個懶腰。
走廊儘頭傳來腳步聲,是值夜班的小林路過。
“劉哥,這麼晚還不走?”
“嗯,剛整理完今天的記錄。”
“辛苦啦。”小林笑著揮手,“明天見。”
劉好仃點點頭,轉身鎖門離開。
電梯緩緩下降,樓層數字跳動著,映在他眼裡,像是一場無聲的倒計時。
他不知道下一次真正的危機什麼時候會來,但他知道,他們已經不再是那個麵對突發狀況就手忙腳亂的團隊了。
玻璃廠的燈還亮著,像一座永遠不眠的堡壘。
而在某個角落,一隻蝴蝶輕輕扇動翅膀。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