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站在廠區門口,手裡拎著一遝文件,腳邊是昨晚剛整理好的培訓資料。晨光灑在玻璃廠的圍牆上,把“安全生產”四個紅字照得閃閃發亮。他深吸一口清晨帶著機油味兒的空氣,心裡盤算著今天的第一項任務:聯係專家。
小林已經提前到了辦公室,正對著電腦皺眉。“劉哥,我剛才給那幾位行業講師發了郵件,回複倒是挺快……但基本都排滿了。”
“哦?連周末都沒空?”劉好仃放下文件,靠在椅背上,“這年頭,專家比明星還忙。”
“可不是嘛。”小林歎了口氣,“有的要參加行業論壇,有的被大企業長期預約了,咱們這種中小廠想請個靠譜的講師,難度堪比相親成功。”
劉好仃笑了笑:“行吧,那就換個思路。你再看看有沒有年輕一點、實戰經驗豐富的講師,或者本地有相關背景的人選。”
小林眼睛一亮:“對啊!我還真記得有個在公眾號寫應急文章的博主,好像就在深圳這邊。”
“好,就找他聊聊。”劉好仃拍了拍桌子,“實在不行,老陳也準備好了,咱自己人也能講。”
“劉哥,您這是要做‘土洋結合’呀。”
“不叫土洋結合,叫接地氣和高大上並存。”
兩人正說著話,李姐推門進來,手裡端著兩杯熱茶。“聽說你們為找老師愁得不行?”
“是啊,專家們都像約好了似的,一個都請不到。”小林苦著臉。
“彆急。”李姐把茶放在桌上,“我前兩天聽生產部說,他們那邊有個員工的親戚在應急管理局工作,說不定能搭上線。”
“哎喲,這可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劉好仃笑出聲來,“行,這事就交給你了,回頭我去跟人家打個招呼。”
李姐點頭應下,轉身離開時還不忘叮囑一句:“記住,彆光盯著外麵的花花草草,自家後院也有風景。”
“這話聽著怎麼這麼耳熟?”小林嘀咕。
“她是在誇老陳呢。”劉好仃笑著搖頭,“不過她說得沒錯,咱不能總想著請貴的,關鍵是要實用。”
培訓當天,陽光正好,車間裡卻有人愁眉苦臉。幾個一線員工坐在教室後排,低頭玩手機,時不時還低聲抱怨幾句。
“又不是沒乾過活,搞什麼培訓?”
“就是,昨天晚上加班到十點,早上還得過來聽課,這不是折騰人嘛。”
劉好仃走進教室,一眼就看見這幾個“氣氛組”。他也不惱,徑直走到講台前,清了清嗓子:“各位辛苦啦,我知道大家最近都很累。但我想問一句——如果設備突然出問題,你們知道第一時間該怎麼做嗎?”
沒人回答。
“環保檢查臨時突擊,你們知道哪些材料必須準備好嗎?”
還是沉默。
劉好仃笑了:“沒關係,等會兒聽完課,你們就知道這些知識到底是不是‘浪費時間’了。”
這時,講師老張已經調試好投影儀,開始講課。起初還有幾個人偷偷看手機,但沒過幾分鐘,就被老張生動的案例吸引了注意力。
“去年我在東莞一家五金廠做培訓,結果第二天真的停電了。當時剛好是質檢員值班,他按照培訓內容,立刻啟動備用電源流程,保住了整批訂單。”
“哇,這麼神?”
“不是神,是訓練有素。”
教室裡的氛圍漸漸活躍起來,後排那幾個原本抵觸的員工也開始認真記筆記。
中午休息,阿浩蹲在走廊拐角吃盒飯,抬頭看見牆上的幾張危機應對案例海報,好奇地湊過去看了幾眼。
“這個案例挺有意思。”他自言自語。
“哪一張?”小林路過,順口問了一句。
“這張。”阿浩指著一張關於供應鏈中斷的案例,“你看,他們最後用替代材料解決了問題,還申請了專利。”
“嗯,確實不錯。”小林點點頭,“這種靈活應對的能力,才是真正的本事。”
下午的課程進入實操部分,老張讓大家分組討論各自崗位可能遇到的突發情況,並製定簡單的應對步驟。
阿浩所在的小組討論得格外熱烈。他提出了一個觀點:“我覺得我們可以做個‘快速響應卡’,把每個崗位常見的危機應對步驟印上去,貼在工位旁邊。”
“這主意不錯!”同組的老員工眼睛一亮,“這樣一來,新來的員工也能迅速上手。”
“而且還能減少操作失誤。”另一個同事補充道。
老張聽到後,特意走過來點評:“這個建議很有價值,回去可以提交給管理層,作為後續培訓成果的一部分。”
阿浩不好意思地撓撓頭,臉上卻滿是興奮。
培訓結束前,劉好仃做了個小結:“今天隻是第一課,後麵我們還會繼續深入學習。希望大家能真正把這些知識變成自己的工具箱,關鍵時刻用得上。”
散場時,不少人還在議論今天的課程內容,甚至有幾個平時不太愛說話的員工主動找小林要培訓資料的電子版。
劉好仃走出培訓室,天色已經開始泛藍。遠處的廠房輪廓在暮色中顯得格外安靜,仿佛也在消化今天的收獲。
他摸了摸口袋,裡麵裝著一份新的培訓反饋表,上麵有不少建設性的意見。
“看來,這場培訓,算是開了個好頭。”他心想。
腳步聲回蕩在空曠的走廊上,燈光明亮而溫暖。
一隻麻雀從窗外飛進來,落在窗台上,歪頭看著屋內,像是也被這份積極的氣氛感染了。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