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好仃坐在會議室靠窗的位置,陽光透過玻璃斜照進來,在桌麵上畫出一道金線。他麵前擺著幾頁寫滿字的筆記本,紙角有些卷邊,像是被反複翻閱過。
“昨天整理完數據之後,我睡得特彆踏實。”他一邊說,一邊用手指輕輕摩挲那本筆記本的封麵,“不是因為任務完成了,而是覺得我們終於摸到了文化的脈。”
小林坐在對麵,手裡端著一杯剛泡好的茶,聞言笑了笑:“您這話說得有點像演講稿開頭。”
“這不是準備開講嘛。”劉好仃眨眨眼,“你信不信,等會兒開會的時候,我肯定要說這句話。”
會議室裡陸續有人進來,大家圍坐在長桌兩側,氣氛輕鬆但專注。每個人手裡都拿著上一章整理出來的員工反饋資料,還有那張寫著“真實性·參與感·故事化”的白板照片。
“今天我們正式開始製定文化傳承機製。”劉好仃敲了敲桌麵,聲音不大,卻讓整個會議室安靜下來,“先說清楚一點——我們不是要編一套高大上的口號,而是要讓大家真真正正地感受到,這個廠子是有‘根’的。”
第一個討論點是關於文化傳播的方式。年輕的小周立刻舉手:“我覺得可以多用線上平台,比如公眾號、短視頻什麼的,現在大家都刷手機,傳播效率高。”
“線下活動也不能少。”老李推了推眼鏡,“像你說的那些視頻,看一眼就劃走了,哪有麵對麵聽個故事來得真切?”
會議室裡頓時熱鬨起來,有人支持線上,有人堅持線下,還有的提出兩者結合。劉好仃沒打斷,隻是笑著聽著,偶爾在筆記本上記下幾個關鍵詞。
等到大家說得差不多了,他才開口:“你們說的都有道理。其實,咱們的目標不是選哪個方式,而是怎麼把‘真實的故事’傳出去,讓人願意聽、聽得進去。”
他翻開筆記本,指著一頁記錄:“有個工人說,希望聽到真實的人和事。所以我們可以這樣做:線上發布老員工口述故事,配上照片和錄音;線下辦分享會,讓新老員工坐在一起聊聊。”
小周眼睛一亮:“還可以做個‘工廠記憶’專欄,每周更新一期,做成係列。”
“對頭!”劉好仃豎起大拇指,“這樣線上線下聯動,既有內容,又有互動,參與感不就來了嗎?”
會議繼續推進到第二個議題:傳承的內容該側重什麼?
這個問題一拋出來,會議室又熱鬨了。一部分人主張重點講工廠的發展曆程,畢竟這些年從一個小作坊做到現在的規模,確實不容易;另一部分則認為應該多講員工的故事,畢竟文化是人創造的,也是人在延續。
“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小林突然插話,“很多員工提到的‘老故事’,並不是那種官方宣傳片式的,而是他們自己親身經曆的事,比如設備故障時大家一起搶修,或者某個師傅帶徒弟的細節。”
“對啊。”劉好仃點頭,“這些故事雖然小,但真實、有溫度,更容易引起共鳴。”
於是最終決定,以員工個人奮鬥為主線,穿插工廠發展的重要節點,形成一條“人與廠共成長”的敘事脈絡。
“接下來就是具體形式了。”劉好仃翻開另一頁筆記,“文檔、視頻、訪談、座談會……都可以用上。關鍵是要讓每個環節都能讓人參與進來,而不是被動接受。”
第三個議題是關於文化活動的頻率和規模。這個話題一提出來,大家又分成了兩派。
“小型活動頻率高,覆蓋麵廣。”小周還是站在年輕人的角度,“每次主題不同,可以讓更多人有機會表達自己。”
“大型活動影響力更大。”老李這次倒是跟小周站一邊,“比如搞一個文化節,集中展示企業文化,還能對外宣傳。”
劉好仃聽完,點了點頭:“這兩個方向其實不衝突。我們可以每月一次小型分享會,每季度一次大型文化節。小型的是常態化的文化滋養,大型的是階段性成果展示。”
“那活動的主題呢?”有人問。
“這個簡單。”劉好仃拿起筆在紙上寫了幾個例子,“比如‘我眼中的老師傅’‘我在廠裡的第一年’‘那個讓我印象最深的瞬間’……都是貼近員工生活的題目,誰都能說幾句。”
會議室裡響起一陣笑聲,氣氛更輕鬆了。
“還有一個問題。”小林突然想起,“這些內容怎麼保存下來?不能隻是一次性活動吧?”
“當然不能。”劉好仃看向角落裡一直沒怎麼說話的老王,“老王,你覺得這事誰來負責合適?”
老王愣了一下,隨即點點頭:“我可以試試。我平時喜歡整理東西,也熟悉廠裡的老物件。”
“那就你了。”劉好仃笑著說,“你負責收集資料、歸檔整理,將來我們要是想回顧這段文化複興的過程,全靠你這兒留底。”
老王鄭重地應了一聲,眼神裡多了幾分認真。
會議接近尾聲,大家各自認領了任務,氣氛熱烈而有序。窗外的陽光已經偏西,灑進來的光線變得柔和,像是為這場會議鍍上了一層溫暖的光暈。
“最後一件事。”劉好仃站起來,環視一圈,“剛才小周提到的那個‘工廠記憶’專欄,我覺得挺有意思。回頭你寫個初步方案,我們下次會上再細聊。”
小周點頭應下,臉上帶著興奮。
“好了,今天的會就到這裡。”劉好仃合上筆記本,“下一步,就是把這些想法變成具體的行動計劃。”
眾人紛紛起身收拾東西,會議室裡響起一陣椅子移動的聲音。小林走到門口,回頭看了一眼劉好仃,見他正站在窗邊,手裡捏著那本筆記本,目光落在遠處的廠房上。
“你在想什麼?”小林問。
劉好仃沒有馬上回答,而是輕輕拍了拍手中的筆記本:“我在想,如果十年後有人翻到這些東西,會不會覺得我們今天做的這一切,真的有意義。”
小林笑了:“那你猜他們會怎麼說?”
劉好仃轉身,嘴角揚起一絲自信的弧度:“我希望他們說——原來這裡曾經有一群人,一起努力把文化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說完,他邁步走出會議室,腳步穩健,背影堅定。
會議室門緩緩關上,陽光依舊靜靜地灑在桌麵上,仿佛時間也在這裡停頓了幾秒,見證了一個新的起點。
喜歡深圳玻璃廠打工記請大家收藏:()深圳玻璃廠打工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