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穿過會議室的玻璃窗,在桌麵上灑下斑駁光影,像是誰隨手打翻了一盒金粉。劉好仃坐在長桌一頭,手裡握著筆,卻遲遲沒動。他麵前攤開的筆記本上,已經密密麻麻記滿了昨晚和小周、小林討論的內容。
“劉哥。”小林推門進來,手裡拎著兩個紙袋,“早飯帶了,熱乎的。”
“辛苦。”劉好仃抬頭笑了笑,“小周呢?”
“在樓下堵電梯口拉人呢。”小林把紙袋放在桌上,“他說今天要確保每個人都來,不然方案推進不了。”
話音剛落,會議室的門被猛地推開,小周喘著氣衝進來:“來了來了!都快到了!”
劉好仃點點頭,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領。窗外,廠區已經開始忙碌,搬運車穿梭不停,玻璃反射出耀眼的光點,像無數隻眨巴的眼睛。
不一會兒,各部門主管陸續到場,會議室裡頓時熱鬨起來。有人坐下就開始翻資料,有人一邊啃包子一邊看方案,還有幾位明顯帶著疑問的眼神看著劉好仃。
“大家早上好。”劉好仃開口,聲音不大,但足夠讓所有人聽見,“昨天我們團隊重新設計了文化傳承活動的改進方案,今天召集各位過來,是想聽聽大家的意見,也爭取大家的支持。”
他翻開資料,簡單介紹了新方案的核心內容:互動性更強的角色扮演、員工自編自演的情景劇、故事卡片引導發言……每說一項,就有人皺眉,有人點頭。
一位主管放下資料,率先開口:“劉工,我不是反對創新,但我們車間最近訂單排得緊,真怕你們這個活動影響生產節奏。”
“理解。”劉好仃點頭,“這次我們先在兩個車間試點,時間安排在每周五下午,不會占用正常工作時間。而且我們會協調人員,儘量不影響日常運作。”
那位主管沉吟片刻,沒再說話。
另一位主管抬手扶了扶眼鏡:“那你們怎麼保證參與度?萬一員工覺得是形式主義,不願意配合怎麼辦?”
“獎品。”小周搶著回答,“我們準備了一些紀念徽章,比如‘堅守三十年獎’、‘最佳新人獎’之類的,還會設置抽獎環節。”
“聽起來有點意思。”有位年輕的女主管笑了,“是不是還能穿回老式工裝拍照打卡?”
“可以考慮。”劉好仃笑著點頭,“隻要大家願意參與,形式可以靈活。”
會議室裡的氣氛漸漸活躍起來。小林趁機分發了一份詳細的時間表和分工安排,供大家參考。
會議結束後,大家都陸續離開,隻有一位中年主管留了下來。他站在門口猶豫了一下,走了回來。
“劉工,”他低聲說,“如果試點效果不錯,能不能讓我們車間也儘快加入?”
劉好仃一愣,隨即笑開:“當然可以,隨時歡迎。”
那位主管點點頭,轉身離開時腳步輕快了不少。
會議室恢複安靜後,小林湊過來:“看來有人開始看好咱們這事兒了。”
“嗯。”劉好仃合上筆記本,“接下來,就是把細節落實。”
策劃小組再次圍坐在辦公室角落的小圓桌旁,氣氛比早晨輕鬆許多。
“我覺得角色扮演部分還可以細化一下。”小林翻著手中的草圖,“比如要不要給每個角色配個袖標?這樣演員身份更清楚。”
“好主意。”劉好仃點頭,“袖標可以區分崗位,也能增加儀式感。”
“那問題來了。”小周托腮思考,“到底是重現曆史場景,還是模擬現在的工作情境?”
“兩邊都要。”小林立刻接話,“年輕人喜歡新鮮的,老員工可能對過去的事更有感觸。”
“那就結合。”劉好仃拍板,“一個情景劇裡,前後兩幕分彆表現過去和現在,讓員工看到文化的延續。”
“那劇本呢?”小周問,“誰來寫?”
“員工自己。”劉好仃笑著說,“我們提供主題卡,他們抽一張,按照提示去構思自己的故事。比如‘第一次獨立操作設備’或者‘最難忘的一次加班’。”
“道具怎麼辦?”小林問,“不是說要做些徽章嗎?”
“廠裡庫存有些舊工牌,我們可以翻新一下。”劉好仃想了想,“再加上一些定製袖標,成本不高,又能提升參與感。”
“那主持呢?”小周繼續問,“總不能讓員工自己組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