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透過會議室的玻璃斜斜灑進來,照在桌上攤開的一遝遝調查問卷上。劉好仃坐在長桌一頭,手裡捏著一支紅筆,正盯著最上麵那張問卷皺眉。
“這數據……是不是有點太好了?”小周翻著表格,忍不住嘀咕,“我懷疑是不是大家為了給咱們麵子才這麼寫的。”
“我也覺得有點誇張。”小林點頭,“‘企業文化深入靈魂’這種話,誰會真的這麼寫啊?”
劉好仃沒說話,把幾張問卷推到他們麵前:“看看這些重複出現的關鍵詞:‘真實’、‘有共鳴’、‘被感動’、‘像回家’……你們不覺得,這些詞背後是真感情嗎?”
小周和小林低頭又掃了幾眼,忽然都沉默了。
“而且你看這個建議欄。”劉好仃指著一頁,“有人提議搞跨部門合作的小劇場,還有人希望記錄成短視頻——這不是敷衍,是真想繼續參與。”
小林抬起頭,眼裡閃著光:“劉哥你是說,我們這次活動不僅成功了,還激發了他們的主動性?”
“至少從問卷來看,是的。”劉好仃笑了笑,“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確認這份熱情是否延續到了工作中。”
幾天後,劉好仃帶著筆記本穿梭在各個車間之間。他沒有穿工裝,隻是隨意地搭了件舊夾克,看起來就像個普通的老工人。
“老李,你這組今天怎麼提前完成了任務?”他在質檢區停下腳步,看著正在整理報告的李組長。
“哎喲,劉工來啦。”李組長抬頭一笑,“其實也沒什麼特彆的,就是昨天晚上我們幾個商量了一下流程優化的事兒,今天一早就試了試,沒想到效率還真提上來了。”
“流程優化?”劉好仃挑眉,“不是我說,你們平時可不咋愛琢磨這些。”
“嘿,還不是因為前兩天那個活動嘛。”李組長撓撓頭,“演完那段‘師徒傳承’之後,我就一直在想,咱們這些老師傅的經驗,確實該傳下去,不能光靠嘴說。”
劉好仃點點頭,在本子上記下一句:“自發性協作增強”。
他又走到包裝車間,看到兩個年輕員工正在調試新設備,其中一個動作熟練得不像新手。
“你什麼時候開始接觸這台機器的?”劉好仃問。
“就上周吧。”年輕人擦了擦汗,“之前都是看老師傅操作,後來我想試試,就主動請教了幾次。”
“那你呢?”劉好仃轉向另一個同事。
“我?我是被他拉來的。”對方笑著指了指同伴,“他說一個人學沒意思,要一起進步。”
劉好仃嘴角微微揚起,在本子上寫下:“學習意願提升”。
他一路走下來,發現不少以前懶散慣了的人開始主動幫忙,有些小組甚至自發組織起了“經驗分享會”。更讓他驚喜的是,一位原本對活動持觀望態度的女工,竟然在休息時間主動找他聊起自己對“堅守三十年獎”徽章的看法。
“我覺得它不隻是一個紀念品,而是我們努力的證明。”她認真地說,“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擁有這樣一枚徽章。”
劉好仃看著她胸前閃閃發亮的廠牌,輕輕點了點頭。
會議室裡再次坐滿了人。小周抱著電腦,小林拿著統計表,團隊成員們臉上都帶著點興奮。
“各位。”劉好仃站起身,環視一圈,“這是我們這段時間收集的數據和觀察結果。”
他打開投影儀,屏幕上顯示出幾組對比圖:
活動前後員工對企業文化認同度評分:從67分提升至89分;
自發性協作事件數量:從每月3次增至12次;